5月9日,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期货公司居间合作条件、居间人名下客户交易和操作监测、居间人禁止性行为、居间人培训管理等要求。中期协表示,《办法》实施之日起,期货公司所有存续的居间合同均应符合《办法》规定。 业内人士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办法》的施行将进一步压实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的主体责任,完善全流程合规管理体系,为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五大举措强化居间人管理合规闭环 据了解,为引导期货公司进一步加强经纪业务管理,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中期协结合期货居间人展业现状及自律管理实践,重点围绕居间合作规范、客户交易监测、全流程管理、自律监管及退出机制等五方面进行了优化。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期货公司开展居间合作要求。明确期货公司不得与已经与其他期货公司存在存续合作关系的居间人开展合作。为防止利益冲突,增加居间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子女配偶不得成为该居间人名下客户的相关要求;规定“机构客户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成为所在机构的居间人。 二是完善居间人名下客户交易和操作监测要求。将居间人名下客户存在交易行为趋同、配资嫌疑等情形纳入期货公司日常监测范围,明确期货公司对名下客户数量、权益较多的居间人的监测报告要求。 《办法》规定,对于月末名下客户数量超过20名或者客户权益超过200万元的居间人,期货公司应当于每月结束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协会报告对其名下客户的异常交易监测及持续跟踪回访情况。 三是强化期货公司对居间人的全流程管理。强化居间人培训管理,进一步明确居间人完成职业培训及持续培训的相关要求,强调期货公司应当加强对居间人的现场培训,督促居间人及时完成培训。强化居间人合规评估,要求期货公司持续跟踪评估居间人合规及诚信情况,并定期向协会提交居间人合规情况评估报告。 四是加强对期货公司开展居间合作的自律管理。明确协会建立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重点监测名单,并持续加强对名单中期货公司的督导,加大自律检查力度。将期货公司对居间人名下客户投诉的应对处理情况等纳入处罚范围。 根据《办法》,协会可以按照相关自律规则,对期货公司开展居间合作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现场或者非现场自律检查,期货公司及居间人应当予以配合。 五是完善居间人退出机制。为更好保护交易者合法权益,本次修订进一步强化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主体责任,完善了居间人退出机制,以强化“零容忍”震慑。 此外,《办法》还结合市场实践对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制度内容、尽职调查、投诉纠纷处理、回访要求、居间报酬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比如,投诉纠纷处理方面,《办法》规定,交易者、居间人、期货公司之间发生的投诉、纠纷等事项可以提请协会或者其他相关机构进行投诉处理或者调解。协会与地方期货业协会建立纠纷调解协作机制,具体调解工作可以委托地方期货业协会开展。 回访方面,《办法》明确,期货公司应当指定人员以电话录音、视频录像等适当方式对居间人名下客户进行回访并完整记录,回访过程不得出现诱导性陈述。负责客户回访的人员不得为居间人及与居间人有利害关系的期货公司工作人员。 浙商期货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屈晓宁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修订的《办法》对居间人明确客户认定关系,涉及客户交易情况和持续培训都做了明确细化要求,能够杜绝利益输送、变相指导客户等行为的发生,有助于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办法》为后续逐步弱化居间人对期货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力,强化期货公司管理居间人的范围都进行了明确说明,更加适合现在行业发展的方向。”屈晓宁说。 在广州金控期货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程小勇看来,《办法》是适应期货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完善监管的重要举措之一。修订后的《办法》从居间合作条件、居间人行为规范、居间合同必备条款、期货公司内部管理、自律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居间人进行进一步规范,标志着我国期货居间人治理体系从“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治理”迈进,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筑牢合规根基。 期货居间规模有序收缩,展业生态不断优化 “我国期货市场是一个非常专业且小众的市场,居间人在市场推广、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期货公司、期货交易所等市场主体之外的重要力量。”程小勇表示,随着期货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2022年8月1日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以后,原有的期货居间人管理模式逐渐落后于法律法规,期货配资、虚假宣传和防范利益冲突等方面均有必要按照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新的法律法规对期货居间人进行与时俱进的监管。 据悉,为加强期货居间人管理、规范居间人行为,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中期协于2021年9月10日发布了《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同时,为保障《办法(试行)》有效落地执行,提升居间人自律管理效能,中期协于2021年1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居间人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并同步推进居间人培训课程开发、投诉调解平台建设、资格考试服务等相关系列工作。 自《办法(试行)》落地以来,监管部门对期货居间人展业生态的治理成效十分显著。整体来看,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主体责任显著压实,行业居间活动风险得到有效遏制,交易者合法权益也得到有效保护,行业合规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行业居间人登记规模也呈现有序收缩态势。中期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12813名居间人在协会完成系统登记,其中4417名居间人处于合同存续期,较2024年12月底减少650名,降幅为12.83%。 “据了解,国内排名靠前的期货公司都在有意削减或者停止与居间人合作,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职工能力上。”屈晓宁告诉记者,近几年,期货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扩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程小勇也表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是发挥期货从业人员的直接服务能力,降低对中介渠道的依赖,从而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交易者,助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