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的过山车一定是豆粕。 一会儿从2800冲到3800,一会儿又跌到3100,这大涨大跌也不过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 再确切点说,快速的大涨大跌主要就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初,这段时间豆粕是非常疯狂。 但是涨和跌的逻辑都是十分清晰的。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豆粕的上涨和下跌只和一件事有关,那就是南美大豆的到港。 豆粕上涨是因为南美大豆到港延迟,本来日子就没到呢,结果又刮了几天狂风,使得到港又延误了。 然后海关又提高了检验标准,使得大豆通关再次缓慢。 于是,不少油厂断豆停机,再加上市场炒作,豆粕价格就一飞冲天了。 当然这种冲天大家都心知肚明,它飞不了多久,原因很简单,因为南美大豆只是到港延迟,只是慢一点,而不是不到。 所以,只要南美大豆一到,开机率一恢复,豆粕供应紧张的问题就马上会得到缓解,那么价格也自然就会跌下来。 所以五一节后,豆粕就开始大幅下跌了。 现在跌到什么程度了呢? 主流报价再次跌到了3000元到3100元/吨。 目前看,是稍稍挺住了,在这个位置上开始整理,但远期看,心里没底,3000元/吨还能守得住吗? 答案是,守不住。 可能有人会说了,不对啊,你不是之前说由于美豆缺席,国内对南美大豆需求提升,豆粕供应依然偏紧的么? 这个没错,但是这是一个整体性的,而豆粕行情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比如说,南美大豆到港晚了,豆粕行情就会出现大涨,但当南美大豆陆续到港,豆粕就又跌下来。 这就是阶段行情。 而这个阶段行情除了受总供需辖制以外,还受市场情绪影响很大,而豆粕由于对进口大豆依赖较大,所以豆粕市场情绪注定要和进口大豆紧密联系在一起。 之前豆粕大涨,主要是进口大豆到港量偏低,再加上一再延误,使得市场情绪高昂,但是现在风向变了,开始进入到南美大豆出口的旺季了。 虽然说4月份,进口大豆到港只有600万吨出头,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八九百万吨,但是原因大家都知道,只是慢,而不是缺豆。 所以后续这个节奏一上来,进口大豆每月到港千万吨量级并不是什么难事,市场情绪也会再次发酵,当初怎么看涨的,到时候也会怎么看跌。 所以,你说豆粕撑得住吗? 很难撑住。 但是也不用太悲观,因为有跌也就会有涨,因为进口大豆现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化,当前是南美大豆的出口旺季,所以当然供应不缺,但随着南美出口旺季过后,进口大豆到港就要收紧了。 另一方面,就像咱们之前说的,现在我们对进口大豆依赖比较单一,主要就南美,或者说主要就是巴西大豆,而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到港再次延误,那么豆粕肯定还要再次波动。 所以,豆粕很难走出一个稳定的局面。 不过,经过这么一折腾,市场也变得十分警惕了,豆粕再涨的空间明显下降了。 为什么呢? 因为大起之后又大落,对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尤其是情绪,所以即便当豆粕再度上涨,也很难有人会轻易追高,大家都会变得谨慎。 这么一来,豆粕想再大涨,也就难了。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