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韵 每经编辑|张益铭 在今年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近日,上海再度聚焦企业需求最迫切、部门协同推进要求高的十大事项进行突破,加力推出增量举措,攻坚解决裉节问题,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月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介绍了有关情况。他表示,营商环境优化仍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上海将加力提速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8.0方案和“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通过重点协调、重点推进、重点督查、重点宣介,推动各项任务尽早落地,确保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免申即享”服务为企业出海减负2月5日,上海市连续第八年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即8.0方案,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安排了58条任务举措。 对此,顾军介绍道,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各区统一工作步调,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政务服务方面,4月10日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随申兑”上线,新推出一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如何进一步解决企业反映的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用不畅等问题?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钱晓表示,通过打造惠企政策标准化的工作平台,统一归集资金扶持、融资贴息、税费减免、人才政策、资质荣誉、稳岗就业等六类惠企政策,基于一网通办平台,推出“随申兑”政策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政策查询、订阅、体检、申报、评价、月历等全流程服务。 截至目前,“随申兑”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已归集800余项惠企政策。为简化申报流程,去年以来,上海市区两级新推出78项“免申即享”服务,服务量超160万次。例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4个项目已全部实现“免申即享”,财政资金直接送达企业银行账户,预计可惠及3000多家企业。 发布会后,上海奔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阎文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感受到上海“免申即享”服务与惠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赋能作用。首先,打造智能实验机器人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免申即享”通过大数据匹配企业资质,能让企业无需提交大量申请材料,快速享受到政策红利,帮助企业节省人力、时间成本。其次,公司已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组建了专业人才团队,去年在德国参展后,只需递交一份信息表,就能获得专项资金补贴,政府的真金白银支持,为企业卸下了出海重负。 推进行政处罚宽严相济有温度发布会上,顾军就“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的主要内容做了重点说明,分别是实施世行对标改革、优化惠企政策服务、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建立“信用+风险”监管体系、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和执法协作、治理牟利性职业索赔、提升办理企业破产便利和支持街镇营商环境建设。 在涉企行政检查方面,行政执法“检查码”已在全市推广,基本实现“无码不检查”“扫码可评价”。围绕解决涉企行政检查重复查、多头查等问题,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表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用“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给检查内容“做减法”,用“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给优质企业“做减法”。 彭文皓称,对于风险评级低、信用评级高的企业,除了上级部署以外,不再主动上门检查,监管从“人盯人”转向“数据盯风险”,最终目标是让企业从“应付检查”转向“自查自律、主动合规”。 在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法务总监王烨君看来,上海市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响应企业反映的各项诉求,去年年底,协会反映企业希望行政处罚能够“宽严相济有温度”,该建议纳入了今年8.0方案,相关部门在3月份就组织召开了商协会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对话会,她认为这种双向沟通非常有意义。 建议上海人才政策更具吸引力王烨君对网络舆论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更为关心。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总队长季增令表示,今年以来,上海警方累计侦破涉企网络谣言、涉企网络黑灰产等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百余起,帮助1600余家企业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指导企业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17次。 在知识产权方面,王烨君表示,协会企业高度关注相关情况,对此,4月下旬,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在协会揭牌成立“知企通”检察服务工作站,将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案件中给予企业指导与服务,可以看到十大事项有一些企业已经感受到了,有一些事项是需要长效治理的,协会将帮助企业了解并用好这些政策措施,并将企业声音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发布的“十大攻坚突破任务”中,上海将实施世行对标改革放在首位,体现打造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营商环境的指向。4月19日,世行官方发布了中国的企业调查结果,在企业调查涉及营商环境的59项测评点中,上海有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提到,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评估视角从国内转向国际,吸收借鉴了各领域国际前沿的改革理念,突出了电子政务、环境可持续等新兴领域,首次在经济体全域范围内开展企业调查,关注监管规则、公共服务落地实施的效果和经营主体的感受度,突出政策实效。 作为人工智能科创机构,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邹亮建议,上海对人才有较大的吸引力,现在全国不少城市也在发动高端人才争夺,期待上海能在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政策方面推出更多突破性举措。比如,进一步降低高端人才的税负,提供安心宜居的环境等,让各类科研人才更愿意来到上海、留在上海,形成全球AI科技创新人才的更强磁场。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