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消息,“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何立峰副总理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在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这一消息,让持续在关税摩擦迷雾中艰难前行的润滑油市场,仿佛看到了破局曙光。曾经,关税壁垒高筑,让润滑油市场深陷供应紧张、成本飙升、竞争格局动荡的困境;如今,当这场持续已久的关税摩擦有望得到 “润滑”,市场即将迎来的,究竟是涅槃重生的结构性变革,还是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润滑油信息网(sinolub.com)将与您一同深入剖析,探寻润滑油市场的未来走向。 从基础油供应层面来看,美国是全球 III 类、IV 类基础油(高端润滑油核心原料)的重要出口国,像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国际石化巨头在其中占据主导。此前,关税摩擦致使从美国进口的基础油成本飙升,国内炼厂如中石化、中海油等虽加速 III 类基础油产能扩张,但短期内高端基础油技术与工艺差距仍难弥补,造成供应偏紧。若关税摩擦缓解,一方面,美国高端基础油进口成本降低,市场供应得以补充;另一方面,进口多元化趋势下,韩国、新加坡及中东等地区的进口资源也将加剧市场竞争。这将促使国内炼厂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以应对外部竞争压力,整个基础油市场供应结构将更趋多元化与合理化。 添加剂领域同样受关税影响巨大。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长期由美国企业主导,路博润(Lubrizol)、润英联(Infineum)、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 Oronite)和雅富顿(Afton)占据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关税增加导致添加剂价格上涨,抬高润滑油生产成本,国内企业在复合剂配方方面依赖外企授权,技术替代壁垒高。市场人士认为,若关税摩擦改善,国际添加剂巨头可能调整对华供应策略,国内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有望缓解。同时,这也为国内添加剂企业提供了与国际企业更公平竞争与合作的机会,加速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进程,推动添加剂市场结构优化,降低对国外企业的依赖程度。 在市场分层方面,高端润滑油市场如航空、特种工业润滑油,此前因技术依赖受关税冲击大。关税缓和后,相关企业采购成本降低,利润空间得到一定恢复。但这也促使国内企业不能放松自主研发,仍需加快技术攻关,降低长期供应风险。在车用油市场,关税调整将加快市场分层深化。中低端产品市场,国内企业凭借快速响应与性价比优势,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高端全合成油市场,企业会更灵活地选择欧洲或日韩等地技术,优化成本与性能。整个车用油市场将形成更清晰、合理的分层结构,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业界人士表示,一旦中美关税摩擦得到缓解,润滑油市场从基础油供应、添加剂生产到产品销售及市场分层,都将迎来结构性变革。这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国内企业面临更激烈国际竞争。国内润滑油企业需积极应对,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品结构,以在变革后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我国润滑油行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在线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