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冲击波:石油需求亮起“红灯” 【oilprice网近日报道】 基于最新经济数据监测与行业运行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正通过供应链重构与需求端收缩的双重路径,对全球能源需求结构产生系统性冲击。作为石油消耗的重要终端领域,航运与航空业首当其冲,其需求疲软态势正加速向美国公路货运行业传导,引发柴油等成品油需求的深度调整风险。 在国际物流运输领域,中美集装箱航运市场呈现显著衰退特征。海关及航运数据显示,自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货运量持续呈现两位数同比降幅,与此同时,美国航空业协会预警指出,关税政策引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叠加通胀预期持续走高,正显著抑制居民非必要消费支出。值得关注的是,航运与航空产业合计占据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10%,集装箱运量的持续低迷已直接导致船用燃料油、航空煤油等细分品类需求承压。若美国公路货运行业(如行业分析师普遍预期)因物流链条断裂出现需求衰退,石油需求疲软态势或将形成跨行业传导的螺旋式下降。 行业头部企业的经营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剧烈变动。全球集装箱航运龙头赫伯罗特向路透社披露,受贸易争端升级及关税壁垒强化影响,客户已取消30%的中美航线货运订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亚市场(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的货运需求因供应链转移出现逆势增长。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在最新财报预警中明确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通胀压力与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将导致本年度货物周转效率下降,公司盈利预期同步下调。 消费端需求疲软的特征在多行业显现。挪威邮轮控股公司报告显示,其12个月远期预订量较历史同期出现显著下滑;伦敦船舶经纪商克拉克森发布盈利预警,着重强调“全球贸易冲突引发的供应链不确定性显著加剧”。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向CNBC透露,受美国零售商暂停自中国采购策略影响,预计下周抵港货运量将同比暴跌35%。他进一步指出,在中美达成实质性贸易协议前,除少数战略物资外,中国输美货物量将长期处于历史低位。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4月底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揭示,中美航运通道的萎缩将通过物流供应链对美国公路货运行业形成连锁冲击。该机构预测,2025年5月中旬起,抵美集装箱船运将陷入停滞;5月底公路货运需求显著衰减;6月初货运及零售行业将出现规模性裁员;至夏季,美国经济将全面进入衰退周期。同期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历史低点,商品供应短缺风险加剧,可能重现类似疫情时期的供应链危机。 航空运输领域的需求疲软同样显著。美国西南航空公司CEO鲍勃·乔丹在财报会议上指出,尽管年初市场表现强劲,但随着季度推进,休闲旅游需求出现断崖式下滑。鉴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该公司撤回2025年度盈利预测,并表示"短期经济指标的快速波动使得中长期经营预测面临极大挑战"。 在政策层面,尽管美国贸易政策存在调整空间,但短期内市场信心修复面临多重挑战。国际投行普遍将经济衰退列为基准预测情景,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等权威机构同步下调2025年石油需求预期:IEA调降30万桶/日,OPEC调降15万桶/日,EIA调降幅度达40万桶/日。这一系列数据调整不仅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场供需格局的深度变化,也预示着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翻译:刘芷萁(微信部) 审校:郭家晶(微信部) 编辑:刘芷萁(微信部) 注:图片来源网络 微信号丨能源舆情 仟茂微博丨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 |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