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手机快被打爆了。“第三通电话刚接,又是问玉米价的。”这个做了十年粮食生意的河北汉子,盯着账本直皱眉——5月2日这天,全国玉米收购价又涨了,河南孟州金玉米涨到1. 18元,山东鲁洲生物一天涨3分,可他手里的订单却没见多。 村口的王建国蹲在田埂上抽烟。去年种玉米亏了本,他一咬牙改种大豆,如今看着疯涨的粮价直叹气:“早知道留两亩地好了。 ”多数农户跟他一样,年前就把余粮卖空了,现在只能看着企业“抢粮大战”干着急。山东诸城兴贸的涨价通知像鞭炮似的。 上午刚调完价,下午又发新通知,最后报价到1.237元带票。 河南飞天淀粉更讲究,大小户不同价,带票不带票差出好几分;陕西宝鸡阜丰分三等定价,最低1.18元,水分不同、垛位不同,价格都能掰出花来。“市场跟发高烧似的。 ”贸易商老张搓着手机,三天涨了两毛,可他却不敢囤粮。“涨得太快怕砸手里,卖早了又怕踏空,现在接200个电话,真正敢成交的没几个。 ”他的担忧不是没道理——吉林燃料乙醇每吨涨20元,可潮粮干粮同价2150元,明眼人都知道是库存告急在抢货,可这火能烧多久?国际粮价、进口政策、期货资金,说法满天飞。农民老陈挠着头:“俺不懂那些弯弯绕绕,就知道前天涨5厘,昨天1分,今天2分,企业赶早把涨价做完,比俺种地打药还积极。 ”这话听着辛酸,却戳中了要害——当深加工企业为补库急红眼,市场情绪像滚雪球,怕涨赶紧卖,卖完又怕跌,一来二去成了循环。价格差像道迷魂阵。 山东香驰健源1.21元,柠檬生化1.235元,相差几毛钱;河北衡水中粮2280元一吨,带票不带票差20块,小贸易商算破头,也跟不上变化。 “就像坐过山车,上一秒还笑哈哈,下一秒心悬着。”有预测说可能跌5到8分,可企业补库又撑着底部,到底是涨是跌? 没人能打包票。河南金玉锋带票1.228元,山东青援食品东北玉米带票2. 41元每公斤,价格单像走马灯似的换。农民攥着空粮袋,贸易商盯着手机屏,企业算着成本账,各有各的难。我个人觉得,这疯涨的背后,藏着供需的松紧带——农户余粮少,企业库存低,两头一挤,价格就窜了个儿。 可松紧带拉过头会断,市场热度能维持多久?留下的问号,比涨单上的数字还多。有人说看进口政策,有人说等新粮上市,可谁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后手? 就像山东沂水大地,上午涨1.2分,下午再涨1分,谁能摸透这调价的脉?粮食市场从来不是独角戏,一头牵着地里的收成,一头连着锅里的盘算。 当“涨涨涨”成了热词,更该想想:农民能不能赶上这波行情?小贸易商能不能躲开风险? 企业成本又该怎么消化? 这些问号,才是这场“抢粮大战”里,最该算清的账。 粮价涨跌不是独角戏,牵着千万家的生计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