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上的吊臂刚勾住“贾科梅蒂”号的缆绳,老张就瞅见舱口露出金黄的豆粒。这是今年广州港新沙港接的第几十船巴西大豆?他掰着粗粝的手指算,只记得开春以来码头的大豆堆得比往年高了不止一头。 美国中西部的麦金利农场却像霜打的茄子。782万公顷土地上的2200万吨大豆耷拉着秸秆,老麦蹲在田埂上抽烟,烟屁股明灭间都是愁——4月大豆净销售额环比暴跌50%,猪肉更是狂降72%,这些数据像重锤砸在他脊梁上。咱中国的算盘打得精。 早在2024年冬天,玉米大豆的进口账本就翻了新篇,自给和多元进口两条腿走路,谁也别想卡住咱的脖子。你看2025年2月,巴西大豆到港价420美元一吨,美国豆却要451美元,光运费和汇率就差出好大一截,搁谁谁不选便宜的?广州海事局的老李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港区船舶货物数据库每天都蹦出新数据,为了让大豆船快进快出,他们搞出“四优先”的绿色通道,就像给货轮安了加速器。一季度新沙港接卸大豆量同比涨了48%,码头的传送带转得飞轮似的,都是咱老百姓餐桌的保障。美国豆农的抱怨声隔着大洋都能听见。 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说他们还没从2018年的苦头里缓过来,现在又要当“牺牲的羔羊”。可这事能怪谁呢?美方一会放软话一会使绊子,咱早吃够了朝令夕改的亏,没个实在的税策,美国大豆想再敲开中国门,难喽! 巴西的豆农却笑得合不拢嘴。咱瞅着4月那船3. 8万吨大豆靠港,就知道他们地里的豆子不愁卖。 6 - 8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到港成本,周环比又降了20 - 50元,价格优势明摆着,谁会和真金白银过不去? 这两年巴西大豆跟长了翅膀似的往咱这儿飞,2023年8月单月就进口909万吨,占了当月总量的97%,这势头谁能挡?有人说美国豆农可怜,可咱种地的都明白,市场就像天气,早晚会变天。 咱中国为啥这么稳当?还不是早早就留了后手。 2020年6月从巴西进口1052万吨大豆创了新高,那时候就看得出咱在布局。 如今汇率、运距、天气都向着巴西,美国豆在价格线上没了竞争力,说到底,还是他们自家的政策瞎折腾。美国专家都说特朗普这步棋走输了。 咱不掺合他们的政治,但咱知道,做生意就得讲诚信,老玩虚的没人待见。现在美国豆农着急上火,可咱不能跟着乱了阵脚,粮食安全攥在自己手里,多元进口的路子铺得开开的,谁也别想拿大豆卡咱脖子。码头的大豆正往仓库运,老张拍拍裤腿上的豆粒,心里明镜似的:种地看天,做买卖看长远。 咱老百姓的餐桌要稳当,就得像这大豆进口似的,多留几条路。美国豆农的难处咱理解,但市场规则摆在那儿,没诚意没实惠,这生意啊,难做成! 至于未来怎么着?咱且看美方能不能拿出实在的税策,能不能让市场回到公平的轨道上。毕竟粮食买卖不是过家家,咱图的是稳当,是长远,这道理,种地的和做买卖的,都得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