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翻译不死,但必须借助大模型重构丨AI先行者档案 ...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 可杨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开栏语

大模型正从技术竞逐的“实验室”加速奔向产业落地的“深水区”。在这波浪潮中,一些先行者以敏锐的洞察力与破局勇气,率先探索技术与场景的融合边界——他们是打破算力桎梏的开源先锋,是深耕垂直领域的场景拓荒者,是构建生态协同的产业布道者。

聚焦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对话以技术为矛、以场景为盾的探索者,试图勾勒出一幅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清明上河图”,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也为中国AI产业的全球化突围注入信心与动能。

策划:郭荣村、李少婷)

义乌小商品城外贸出海成风,不懂英语的店员对着海外直播平台热情阐述,大模型帮他们将订单统统揽下,这离不开AI(人工智能)翻译的功劳。

在大模型重塑千行万业的浪潮中,传统翻译已发展成为集语言理解、知识处理、文化适配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服务体系。换句话说,翻译不再是被动接受技术赋能的领域,而是主动引领大模型产业变革的前沿试验场。

但热潮的另一面,是智能语言服务行业静默的变革——机器翻译增多,人类译员的工作并没有随之减少,然而单价出现下降;订单量的增长与盈利能力的滞涨构成悖论。在这场人机博弈中,终极胜负手或许就藏在未被算法吞噬的认知褶皱与知识基因之间。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

当前,大模型的竞争已迈入第三年,新的玩家突出重围,座次又生变化。何恩培认为,此时谈定局为时尚早,大模型还远未成熟,当前更像是1920年的电气时代,基础技术已经诞生,但五花八门的应用尚未被发掘。

在他看来,智能语言服务行业正在从“单纯的语言转换”转向“知识理解与应用”。趋势之下,传神语联选择“后撤一步”,提供服务于行业的底层技术和工具。而在面向应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大数据”并不适用,质量更重于数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