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讯】2025年的贵金属市场正上演着一场耐人寻味的博弈。截至4月22日,COMEX白银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增至23329手,环比增幅达6.3%,投机资金入场迹象愈发明显。 然而诡异的是,在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的背景下,白银现货价格却始终在25-28美元区间震荡,金银比持续高于75的历史中枢水平。这种“基本面利好与价格滞涨”的背离,正引发市场对白银价值重估的激烈讨论。 数据显示,全球光伏产业对白银的需求年增速已达12%,仅2024年新增装机量就消耗了2800吨白银,占工业需求的35%。但与旺盛的实物需求形成反差的是,LME白银库存较年初增加15%,显性库存高企压制短期定价。一边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嗷嗷待哺”,另一边是金融市场的“犹豫不决”,白银市场正站在价值发现的关键路口。
COMEX持仓数据的变化,成为观察市场情绪的重要窗口。4月以来,非商业净多头持仓连续三周增加,打破了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空头主导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资金持仓结构出现分化:CTA策略基金持仓保持中性,而宏观对冲基金加仓明显,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白银中期走势的分歧正在收窄。 这种资金动向与白银的金融属性修复密切相关。历史数据显示,当金银比突破80时,往往伴随着黄金的阶段性见顶或白银的补涨行情。2023年黄金大涨期间,金银比曾攀升至93,随后白银在三个月内涨幅达45%,完成均值回归。当前75的比值虽低于极值,但考虑到白银的工业需求弹性,修复动力正在累积。 基本面支撑持续强化 从供给端看,全球白银矿产增速已连续五年低于3%。墨西哥、秘鲁等主产国受环保政策影响,2024年合计减产5%,而再生银回收量因疫情后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延迟,未能填补缺口。供需平衡表显示,2025年全球白银供需缺口预计扩大至4200吨,为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需求端的结构性亮点更为突出。在新能源领域,每辆电动车的银消耗量约为50克,主要用于电池导电浆料和电机控制模块。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推进,2025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增长25%,带动相关银需求增加1200吨。光伏行业的“银浆技术路线”虽面临铜金属替代压力,但HJT、TOPCon等高效电池技术对高纯度银浆的需求反而提升了15%,形成技术迭代下的刚性需求。 市场分歧与估值锚重构 当前市场对白银的分歧,本质上是定价逻辑的博弈。传统贵金属投资者仍将白银视为“黄金影子资产”,依赖黄金价格波动传导定价;而产业资本和成长型投资者,则更关注其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工业金属”属性。这种认知差导致白银的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出现割裂,估值体系亟待重构。 从历史波动率看,白银价格对工业金属指数的敏感度正在提升。2024年以来,LME铜价与白银价格的相关性达0.68,高于与黄金的0.52。这意味着,随着新能源需求占比超过40%,白银的定价锚正在从“避险资产”向“工业刚需资产”迁移。当市场真正认识到这种结构性变化时,当前的估值洼地有望被快速填平。 机构视角:捕捉周期共振机会 多家国际投行在近期报告中强调,白银正处于“赔率与胜率”双优的配置区间。某知名资管机构大宗商品主管指出,对比2011年历史高点时的67美元,当前白银价格对光伏、电动车等新兴需求的反映尚不充分,若2025年供需缺口进一步确认,突破35美元将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需要区分短期波动与中期趋势。技术面显示,25美元是近三年的强支撑区间,而28美元的突破将打开新的上行空间。仓位管理上,可采用“定投+逢低加仓”策略,避免因短期震荡错失布局良机。 在分歧中寻找确定性 白银市场的“冰火两重天”,本质上是经济转型期的价值重估缩影。当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认知差逐渐弥合,当供需缺口从“预期”变为“现实”,当前的价格滞涨终将被基本面的强劲需求打破。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纠结于短期的价格波动,而是看清新能源革命赋予白银的时代机遇——在全球低碳转型的浪潮中,这枚曾被忽视的“工业之星”,正在积蓄重新闪耀的能量。 市场永远不缺乏机会,缺乏的是穿透迷雾的眼光。当金银比的“天平”开始向白银倾斜,当产业需求的“引擎”轰鸣作响,那个曾经被黄金光芒掩盖的白银时代,或许真的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