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汉垚 见习记者冯紫彤 全球央行的储备“天平”正在倾斜。 德意志银行研究显示,截至2025年10月,黄金在全球央行“外汇+黄金”储备资产中的占比,已从今年6月底的24%跃升至3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元所占份额正从43%滑落至40%。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各国央行资产配置的战略调整,更预示着全球货币体系可能正迎来关键拐点。德银进一步推演,若金价升至5790美元/盎司,则在现有持仓量不变的情况下,两种资产的储备占比将实现持平。 黄金需求创纪录,各国央行年内已购金634吨 黄金在储备中占比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金价持续走高,推动存量储备价值“被动”攀升;另一方面,则源于各国央行的主动增持策略。 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攀升至1313吨,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单季最高值。投资需求持续强劲,黄金ETF、金条金币与央行购金均以高于十年均值的速度增长。 其中,央行购金尤为瞩目,第三季度购金量达220吨,环比增长28%。前三季度累计购金量已达634吨,全年有望突破1000吨,延续2022年-2024年连续购金超千吨的强劲势头。 这股强劲需求直接推动了黄金在全球储备资产中占比的跃升。从数据看,新兴市场是此轮购金潮的主力。如波兰央行今年以来购入67吨黄金,成为最大买家之一,并计划将黄金配置目标从总储备的20%提升至30%;截至2025年7月,土耳其央行连续26个月净购金,黄金储备从540.19吨增至634.76吨。 中国央行11月7日最新发布数据显示,10月末外汇储备3.343万亿美元,9月末为3.339万亿美元。中国10月末黄金储备报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万盎司(约0.93吨),为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 这轮“购金潮”由多重因素驱动。世界黄金协会调研指出,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黄金无信用风险及其在危机期间的突出表现,是驱动央行购金的主要因素。各国央行正将黄金视为储备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追求稳定性、流动性和回报平衡的同时,也根据金价动态灵活调整购买节奏。 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数据显示,95%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12个月将继续增持黄金,其中43%计划主动加大配置。这表明,增持黄金已不仅是周期性的选择,而是结构性的方向。 不过,央行强劲的购金需求也面临着一定的现实挑战。东方金诚研发部副总监瞿瑞对记者表示,全球黄金年产量平均约为3000吨,而近三年来全球央行年均购金量超过1000吨,“这意味着央行购金已占据了年产量的相当大比重。虽然金价上涨会刺激矿产金和回收金供应增加,但长期看,实物黄金的供给弹性有限,持续的巨额购金确实可能面临供给瓶颈的制约。” 美元份额收缩,汇率波动与主动减持并存 与黄金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美元储备份额正持续下降。 德银表示,从6月底到10月中旬,美元在全球“外汇+黄金”储备中的占比从43%降至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56.32%,较第一季度下降1.47个百分点,创下三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究其原因,汇管信息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指出,美元份额的变动受多重因素影响,汇率波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性因素。 IMF分析也认为,“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第二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保持稳定”。今年第二季度,美元兑欧元贬值7.9%,上半年累计贬值10.6%,创下1973年以来最大跌幅,直接压低了美元储备资产的估值。 但与此同时,据中国外汇网,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不含国际组织的官方外资依然净买入国债、政府机构债、公司债和股票等美国证券资产,但规模仅为51亿美元,环比下降94.4%,较2023年二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季均值回落了72.2%。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其对美元资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7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当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国国债,总体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这也是中国2025年以来对美债的第四次减持。 东方金诚研发部副总监瞿瑞分析认为,美元份额的下降应理解为“正常多元化”的开始,但更是“缓慢衰落”的早期信号。 但他也指出,美元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其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地位。“必须承认,美元目前仍拥有难以撼动的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它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结算货币、最主要的债务计价货币,以及各国汇率的主要参考基准。这种地位是历史和市场形成的,不会在短期内被颠覆。” 不过,这一地位的稳固性正面临挑战。有业内研究人士对记者分析称,虽然短期内美元的主导地位难以被根本逆转,但美债规模的快速攀升、美国财政赤字化倾向等结构性问题,正在持续侵蚀美元信用的基石,也加速了各国推进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进程,增持黄金便是回应之一。 金价能否冲击5790美元?储备占比持平意味什么? 德银为这场“调仓”标注出了明确的观测节点。其预测,若金价在现有持仓量不变的情况下升至每盎司5790美元,则其与美元的储备占比将持平于36%,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若这一情景成为现实,瞿瑞指出,“这绝不仅是一个象征性的里程碑,它将成为美元单一主导体系松动的有力证明,宣告以黄金和非美元资产为代表的多元化储备时代正式开启。” 这一转变将带来双重影响。上述业内研究人士表示,一方面,黄金地位的提升将打破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独大的局面,标志着全球储备资产多元化结构的真正成型。另一方面,随着黄金估值在全球储备和GDP中份额的攀升,在区块链和数字黄金技术的推动下,黄金在国际支付、清算和跨境投融资中的应用将大幅提升,从而深刻改变现有的国际货币与支付体系。 然而,从当前约4000美元的水平跃升至5790美元,意味着还需要近45%的涨幅。这条征途能否走通? 瞿瑞认为,在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美元信用出现显著松动、地缘政治风险急剧上升,或是黄金在关键工业领域(如人工智能)需求暴增等情景下,“这一目标可能在5-8年甚至更长的中长期维度内实现。” 不过,这条道路并非必然。赵庆明对金价能否达到这一水平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德银的预测更多是理论推演,现实中受多重变量影响,实现路径充满不确定性。业内研究人士同时提醒,如果美联储重回加息周期、美元信用得以修复,或全球风险偏好显著改善,这一目标将变得遥不可及。 |
9 分钟前
9 分钟前
10 分钟前
10 分钟前
10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