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智库研究员 王捷 何子佼 每经编辑|刘艳美 当小小的“方块”撬动着全球氢能源的“大市场”,开启新能源发展的广阔空间;当“四川造”大国重器重装8万吨模锻压机,锻造出航空航天领域的“钢筋铁骨”;当国内首款载客eVTOL(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品——AE200-100首架机在成都正式下线;当康弘药业十年十亿“一滴水”的坚持打破了国外垄断,成为一代国产“神药”……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当下四川工业经济新动能强劲迸发的鲜活注脚。 “十四五”以来,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7位。 从 “工业大省” 到 “工业强省”,四川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集群发展、智能绿色的现代化产业之路。11月4日至7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辑等媒体人士实地探访成都、德阳、宜宾,感受四川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成都机器人创新中心 图片来源:四川经济日报提供 新赛道: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在当今大国竞争激烈的工业经济领域,创新产品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抢占市场高地、激发增长活力的关键利器。这些新产品以解决市场痛点为导向,以突破国际垄断为目标,凭借前沿技术与创新思维,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创新能”),这家公司的“王牌产品”瞄准轨道交通市场,“氢”装上阵。荣创新能市场部总经理张明泽介绍,“我们设计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单套系统可满足有轨电车动力需求,新一代大功率氢能动力系统可驱动氢能源高铁。” 据了解,荣创新能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核心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公司已开发出百千瓦到兆瓦级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累计获授专利76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而在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范佳桥讲述了企业的成长奇迹:从20多年前年销售收入200万元的配套企业,成长为如今风电偏变轴承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轨道交通轴承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行业龙头,去年营收已突破40亿元,乘着新能源产业发展东风实现跨越式增长。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明确,2035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36亿千瓦以上,这为我们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范佳桥的信心,正是四川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四川省经信厅的一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创新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四川创新投入持续加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分别增长50%和41%。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特别是瞄准科技成果转化下足了功夫。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19家、数量居西部第一。 新基石:奋力研发打破垄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四川工业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重大突破,筑牢产业根基。 在东方汽轮机展厅,其中一张照片展示的是一台国之重器——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G50),被誉为中国“争气机”。 重型燃气轮机,素有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其设计制造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在G50成功研制之前,重型燃机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始终未实现自主掌握。 彼时,燃气轮机研发团队从基础理论起步,历经十余年的打磨,建立了完整的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和试验体系,突破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终使G50燃机问世,实现了我国在重型燃机领域“从0到1”的突破,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里程碑。 而四川的“重器”矩阵,远不止于此。 在德阳国机重装,约13层楼高的8万吨模锻压机巍然不动,其规模与能力均为世界之最。“它能为航空、航天等领域制造大型模锻件,锻造出装备的‘钢筋铁骨’。”国机重装相关人士介绍,这台历时十年铸就的“大国重器”,使我国跻身全球顶级模锻装备制造国行列。 从在实验室的反复攻关到在全球市场的崭露头角,东方汽轮机、国机重装等企业的成长路径,正是四川工业聚焦细分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让世界看到了四川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补短板、锻长板”的扎实步伐。
宜宾高新区 图片来源:四川经济日报提供 新方向:积极预期提前布局“十四五”以来,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近两年通过集中攻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计划在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 良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不仅改善了企业经营效益,更点燃了企业发展信心。 同时,智能制造加快推进,打造全国“数字领航”企业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1个、国家5G工厂48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成都、宜宾、绵阳、德阳分别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几天之后(11月12日),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在宜宾开幕,这也是宜宾连续四年承办这一世界级行业会议。 宜宾已构建起“基础原材料-电池电芯-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当前,四川正在共同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促进省内电池企业与材料企业的“就近配套、就近供应”,强力助推四川打造万亿级锂电产业集群。 四川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四川将坚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实施大规模新型技术改造,加快推动“AI+工业”,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体现四川特色、服务国家大局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