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泰国国王准备访华和柬埔寨把黄金运到深圳这两件事,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一边是一次礼仪性质的出访,一边是一次正常的金融操作,但这两件事出现在同一时间节点上,并不简单。 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敏感时期,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亚洲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施压,东南亚国家也在“选边站队”与“保持独立”之间左右为难。 就在这种大背景下,东南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分别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应对方式。
黄金存深圳 据11月5日消息,柬埔寨计划把自己新买的一批黄金运到中国深圳的金库,这件事之所以引起了全球金融领域的注意,不是因为这批黄金有多大,而是因为它去了哪儿。 这背后反映的不是一个国家的仓库搬迁,而是对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回应。 近几年,全球不少国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资产应该放在哪儿,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遭遇了西方冻结海外储备的现实打击。
这让很多国家开始警觉,把黄金和外汇放在西方金融体系里,真的安全吗?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黄金“去美元化”地分散存放,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成了一个新的“保险箱”。 深圳的黄金保税库,不仅硬件设施到位,而且背后有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体系支撑,更重要的是中国政治稳定,和柬埔寨的关系也比较稳固。
这让柬埔寨觉得,把黄金放在这里,既方便也放心,虽然这笔黄金只是柬埔寨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但象征意义很强。 它相当于一个动作,告诉别人我在调整自己的金融路线,也在对当前的国际金融秩序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次“用脚投票”的选择,投给了中国,也投给了更可靠的资产安全感。
东盟国家的隐形枷锁 而就在这些看似金融领域的小动作背后,美国方面却在不断加码政治施压,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再次上台后,明显加紧了对东南亚国家的“约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0月底的时候,在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时,加入了被称为“毒丸条款”的内容。 简单来说,就是美方要求这些国家不能和某些“非市场经济体”签订它认为不利的协议,否则美国可以单方面撕毁协定。
虽然条款里没点名,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个“非市场经济体”指的是谁,这个条款一旦写进协议,其实就等于把绳子套在了这些国家脖子上。 要想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就得考虑可能失去美国市场;想靠近美国,就得疏远中国,这种“二选一”的做法,逼得东南亚国家越来越难做决定。 它们的经济现实很清楚,中国是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合作都来自中国。但美国又是它们长期依赖的出口市场和军事盟友,两边都是命根子,怎么选?
其实对这些国家来说,它们更希望的是“两边都不得罪”,维持一种灵活的平衡,但美国这种条款的出现,等于是逼它们“表态”。 这种压力不一定是通过战争或者制裁体现出来的,但在经济、外交甚至金融上的影响,是实打实存在的。 于是像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开始在金融层面做出调整,而泰国,则通过高层访问来传达另一种信号。
泰国国王访华 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将访问中国,这看上去是一场正常的国事访问,但在当前这个敏感时刻,意义远不止于此。 对于泰国来说,这可是几十年来国王首次正式访华,时间点、行程安排,都透露出了一种“有意而为”的意味。 泰国和中国的关系一直算是东南亚国家里比较紧密的,不管是经贸合作,还是高铁、农业、旅游等项目,双方都有很多具体的合作成果。
而泰国本身作为一个传统的美盟国,也曾在冷战时期和美国关系非常密切,但近年来,泰国越来越倾向于在中美之间走“平衡路线”,不愿意完全倒向任何一方。 这次国王出访,虽然不涉及直接谈判协议,但象征意义很强。 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人物,他的出访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信号,意味着泰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选择了和中国保持战略沟通和联络。
这既有巩固双边关系的需要,也有向外界释放“泰国自主外交”的态度,而且这次访问的时机也很关键。 就在美国施压东盟国家签署限制性贸易条款、逼迫它们选边站的时候,泰国选择通过这样一场高层访问,表达出“不愿被牵着鼻子走”的意愿。 这和柬埔寨把黄金送到深圳,其实是两种不同方式下的同一个逻辑,在外部压力面前,不做简单的附和者,而是主动寻找空间。
结语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不难发现东南亚国家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应对国际大国间的竞争。 它们既不想错过中国带来的发展机会,也不愿完全失去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左右拉扯中,它们开始寻找更多“缓冲地带”。 黄金的搬运和领导人的出访,传递的信号很直接,东南亚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某一个篮子里。 它们要的是稳定的发展环境和自主的外交空间,而不是被迫成为某方的“工具人”。 参考资料 |
13 分钟前
13 分钟前
13 分钟前
13 分钟前
13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