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袁东 存储芯片领域持续火热之际,10月下旬,佰维存储(688525.SH)在登陆A股科创板近三年后,开启了冲刺港交所之路。 作为全球唯一具备晶圆级封装能力的独立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佰维存储的股价表现在近期存储市场缺货潮中令人瞩目,公司股价年内涨幅约110%,市值超过了600亿元。 不过,风光背后,佰维存储的盈利能力依旧不稳定。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净利润急剧波动,在盈亏之间反复跳跃。这种不稳定性又会对公司港股上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代人接力创业佰维存储的发展历程,是典型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奋斗史。 据媒体报道,公司创始人孙日欣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他分配到铁道部下属单位上班。到90年代,在下海经商浪潮下,孙日欣放弃体制内工作,南下深圳开启了这段改变命运的旅程。 来到深圳后,孙日欣的事业从计算机部件贸易业务起步,随后又逐渐发展起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业务,并与英特尔、美光等全球知名晶圆原厂建立了合作关系。 到了2008年,不少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收缩自保,而孙日欣却逆势投资建设了封装测试工厂,这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了关键基础。 据上市公司招股书,2010年,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正式成立,孙日欣及妻子徐林仙各持有公司40%股份,公司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2022年底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如今,佰维存储完成了家族代际交接,创始人夫妇退出一线,二代孙成思接棒成为公司掌舵者。截至2025年10月20日,37岁的孙成思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控制公司24.74%的投票权,并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市场运营、管理及决策。而他也像很多“创二代”一样留学归来,孙成思从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毕业。 佰维存储管理团队也呈现出年轻化特点,公司董事会一半以上人员年龄不足40岁,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何瀚亦年仅36岁,还拥有北京大学学士、硕士学位。 在新一代管理团队带领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佰维存储已成为全球唯一具备晶圆级封装能力的独立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按2024年相关收入计,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拥有自主封装制造的独立存储制造商。目前,佰维存储客户名单包括Meta、谷歌、小米、OPPO等全球知名企业。 行业周期下的挑战佰维存储发展迅速且技术实力突出,但身处周期较强的存储芯片行业,公司财务状况也显著随之波动。 佰维存储营收从2022年的29.8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66.95亿元,但盈利情况却如同过山车,2022年盈利7121.8万元,2023年因行业低迷亏损6.31亿元,2024年盈利反弹至1.35亿元。在此期间,公司毛利率也同样起伏不定。
从产品价格来看,这种波动就更为直观,如2023年DRAM和NAND Flash产品单价同比降幅超50%。 在调整周期影响下,佰维存储的现金流状况也值得关注。2022年、2023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净流出,2025年上半年就净流出就达7.01亿元。 如此一来,港交所上市将成为佰维存储“回血”的重要一环。 此次佰维存储赴港募资,其用途包括提升研发能力、进行全球扩张、开展战略投资等。 除了行业周期,佰维存储当前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也偏高。招股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47.3%,最大客户占比为12.6%;同期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为65.6%,最大供应商占比达31.2%。这种“双高”集中度可能对业绩的稳定性构成潜在风险。 封面图片来源:公司官网截图 |
29 分钟前
29 分钟前
29 分钟前
半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