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1月后,猪价连续下跌,并且再次跌破了6元 /斤大关,养猪业也是一片哀嚎。 不过,随着跌破6元以后,猪价的下跌可能该刹车了。 为啥呢? 因为从供需面来看,生猪虽然仍然是供大于求,但还不至于到惨跌的程度。另一方面,生猪市场的情绪也不算特别糟,情绪不糟,那就意味着不会恐慌出栏,那么踩踏式的行情也就不会发生。 而且随着猪价再次跌破6元以后,养殖户的挺价情绪开始上升。 因为刚刚尝过甜头,然后又马上进入消费旺季,谁会甘心在这个时候退出放弃呢? 所以这个价得挺。 其次,是二次育肥的意愿仍在。 虽然说猪价上涨以后,二育变得很谨慎,马上就收手了,但是只要大猪行情还在,那么二次育肥就有动力。
三是今天立冬了,正式进入冬季模式,意味着猪肉消费将逐渐抬头了,市场期盼的腌腊也好,灌肠也好,都将陆续提上日程。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猪价的下跌也该刹刹车了。 但同时,这可能也给后续的市场埋下了一个雷。 因为这很可能给市场造成一种假象,即生猪的旺季终于来了。 而事实上,根本谈不上什么旺不旺的,能保住6元就不错,再冲高的难度很大。 因为生猪不像苹果,行情不好可以先放到冷库里,等明年行情好的时候再卖。前10个月的能繁母猪以及上半年仔猪的情况就决定了四季度生猪的存栏量,猪长到那么大,就得出栏,尤其年后又是淡季,没人会拖到年后再卖。 所以生猪的供应量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而如果猪价要想涨,只能看2件事: 一是二次育肥。 因为二次育肥能改变阶段性的生猪供应,就是使生猪供应阶段性缩量,从而引发供应减少,促使猪价上涨。 之前的这波上涨就是因为二次育肥积极入场,截流了标猪,但积极入场真不一定是有多看好四季度的行情,更多的原因是猪价跌至4年来新低,所以触发了抄底的情绪。
因为在既定消费预期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了,那也相当于利润增加了嘛。 但是猪价涨上来以后,二次育肥就明显冷静了,再要入场恐怕就更加谨慎,而且猪价再跌破前低的可能性很小,那么也就不存在抄底的动力了。 另一个能推动猪价上涨的就是消费了。 四季度的消费主要是节日消费和季节性消费,但从这两年的表现来看,节日效应基本失效了,或者即使有点效果也不大。 比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十一和中秋长假,消费平平,猪价不但没有明显上涨,反而节日刚过就迅速下跌了。 另一个就是季节性消费。 理论上说,四季度是全年猪肉消费的旺季,但是受大环境影响,这个旺季也缩水了很多。 其实倒不是说连肉也吃不起了,更何况现在猪肉价格也不算贵,但是市场更多的表现是不敢消费,因为钱袋子紧了,钱不好挣了,自然在花销上就要收着点花。 还有就是这个产能。
生猪产能是在去化,但是去化的速度很慢,虽然说官方多次喊话,但俗话说得好,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到位。 去产能这事光靠喊话效果不大,只有亏损了,且是持续地亏损才能真正推动产能的去化。 而且还有一点,现在企业都在降本增效。 什么叫降本增效? 降本很好理解,就是压低成本,那么啥叫增效呢? 就是淘汰低产母猪,换成高产母猪,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就是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 所以这时候就不能光看产能的数量了,产能也许是少了,但因为母猪效率提升了,所以实际生猪存栏量未必减少多少。 所以我觉得至少未来半年,生猪供应的压力依然很大,猪价想要抬头还得继续熬。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