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态电池热度不减。今年以来,固态电池产业链投融资活动频繁,太蓝新能源、华彩科技等多家固态电池企业相继获得资金注入。与此同时,技术研发领域也捷报频传,多家企业取得新突破,产业化信号愈发强烈。 有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的持续加码与技术创新的突破性进展正形成良性协同。资金支持为企业技术攻关带来保障的同时,产品研发突破也不断增强投资方信心,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技术与资本的双轮驱动有望进一步助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提速。 多家企业完成融资 固态电池凭借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核心指标的优势,拥有显著的商业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获得产业多方支持。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共振下,固态电池发展热度不断升温,投资者也将目光聚焦于此,多家产业链公司完成融资,为这一新兴技术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近日,华彩(合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创谷资本独家投资。融资金额将主要用于滁州定远固态电池电解质产线建设和卤化物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测试验证。据了解,华彩科技主要专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 除此之外,9月底,固态锂电池研发商卫蓝新能源完成“D+轮融资”,本次融资中,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以增资形式战略投资卫蓝新能源;8月,阿美风险投资宣布完成对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常州)有限责任公司的战略投资,此次投资旨在支持中科深蓝汇泽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与生产,推动下一代能源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同样在8月,深圳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数亿元的A轮融资,资料显示,欣界能源专注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锂金属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 整体来看,固态电池作为具备潜力的趋势性产品,愈发受到资本市场关注。 逐步突破产业化难点 投资方的积极参与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资金保障,并推动行业技术创新进步。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固态电池仍存在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但诸多企业已从半固态电池着手布局,并陆续发布新品,且在技术迭代加速的推动下,产品性能正持续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产业链公司密集释放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印证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概念”迈向“产业化蓝海”。例如在技术层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联合多方,通过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 产业层面,10月,丰田宣布全固态电池量产加速计划,最早2027年推出搭载该技术的首款纯电动车;9月,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据悉,成都量产基地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此次下线的“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在技术突破以及资本注入的双重加持下,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正加速到来。财通证券认为,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突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中试线的陆续落地以及锂电扩产周期的重启,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继续看好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 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2024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迈入吉瓦时量级,从高端消费、无人车等特殊应用领域开始渗透,乘用车装车试验也已进行;全固态电池规划的产业化节点从2030年提前至2027年,部分企业已着手全固态电池产线设计工作。 研究机构EVTank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吉瓦时,其中全固态电池占比接近30%。 需充分评估风险承受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虽然固态电池赛道充满机遇,但对于新入局“企业”而言,也伴随着一定挑战。截至目前,固态电池赛道曾出现多起跨界失败、合作终止案例,主要集中于技术研发等环节。 例如,今年7月,安孚科技与蠡湖股份相继发布公告,宣布与高能时代的固态电池合作项目终止。其中,安孚科技宣布终止与高能时代(广东横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的300M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项目;蠡湖股份则拟将其持有的高能蠡湖45.45%的股权以0元的价格,转让给高能时代全资子公司高能时代(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资料显示,两家企业此前与高能时代分别在全固态硫化物电池产业化领域开展相关合作。 固态电池产品研发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最终的规模化量产阶段,需要海量资金支持,因此企业入局应提前充分评估自身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如果缺乏资本支撑,技术则很难转化成生产力。”一位从业者建议,中小企业可以积极与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投入项目。联合研发与共享资源的模式能够有效分担研发成本,加速技术突破。 业内有观点指出,固态电池研发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涉及材料科学、电化学、界面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创新。固态电池属于重资本行业且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企业在火热布局的同时应注意“有技术但资金链较弱”的潜在风险,避免陷入发展困境。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