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阡乐科技获悉,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下降0.5%,延续下降趋势。该季度属于传统手机销售淡季,新品发布数量较少,且“国补”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消费者消费更趋于理性。随着9月中下旬开始,各品牌大量年度旗舰新品的提前集中上市,市场表现在下个季度初期有望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一部分需求已提前到上半年释放,即便有“双十一”年终大促,也难以激发更多消费欲望。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市场表现: vivo重返中国市场第一,且在今年前三个季度sale out实际零售数据中稳居首位。vivo多年以来专注于影像技术的创新与深耕,已在用户端建立起“拍照实力出众”的鲜明认知。子品牌iQOO则凭借出色的性能表现与游戏体验,不仅赢得了电竞玩家群体的广泛好评,也成功吸引了更广泛的大众市场用户。通过“专业影像”与“性能旗舰”双赛道并进的战略布局, vivo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位列国产三强,与友商共同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升级发展的同时,在600美元以下主流市场也以更具普惠价值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于更多用户。 Apple新产品iPhone 17系列自上市以来市场反响显著优于上一代产品。其中,标准版机型在配置升级的同时保持了价格稳定,受到消费者积极回应;而Pro/Pro Max版本则凭借外观设计的显著更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辨识度与高端吸引力。但前期整体备货策略较为保守,尤其是标准版机型市场需求远超供应,导致Apple在第三季度的出货量未出现明显同比增长。随着加快备货,下一季度iPhone 17系列的供应情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并有望推动Apple出货量实现强劲增长。 Huawei持续稳居行业头部阵营。Huawei在折叠屏市场中继续保持着领先优势,展现出强劲的产品竞争力。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代表,Huawei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中占据约三分之一份额,持续引领国产高端机型的技术突破与发展方向。Huawei目前首要目标还是聚焦于鸿蒙操作系统使用体验的持续完善与全面提升,将进一步推动消费者对鸿蒙生态的认知与接受程度,进而通过构建更强的用户黏性,为长期的生态竞争力奠定基础。 Xiaomi本季度虽暂缓了近两年出货量的连续同比增长势头,但在整体市场环境波动的背景下,仍实现了出货量的稳健控制,并通过精细化的渠道管理,使库存水平保持在健康区间。创新已成为Xiaomi当前最核心的竞争驱动力:全新推出的Xiaomi 17Pro/Pro Max机型,通过引入背部副屏设计,不仅拓展了用户的交互维度,更以差异化的视觉与功能体验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赢得了广泛市场青睐,进一步推动了Xiaomi高端化战略的落地,助力其在高端市场份额实现显著提升。 OPPO 在第三季度成为中国头部厂商中唯一实现逆势增长的品牌,展现出强劲的抗压能力与增长韧性。Reno系列凭借时尚的外观设计与突出的影像特色,持续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今年前三季度推动OPPO在竞争激烈的400–600美元价位段稳居出货量首位。与此同时,子品牌OnePlus也延续良好增势,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ColorOS以流畅稳定的系统表现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与品牌好感度。据IDC用户调研数据显示,OPPO的同品牌换机用户占比接近50%,高居安卓阵营首位,反映出其强大的用户粘性与品牌忠诚度。 Honor在完成一系列组织、产品与渠道的深度调整后,成效已逐步显现,整体市场表现实现显著回升。Honor 400与X70系列成为推动增长的关键力量,其中X70系列上市后迅速跃升为安卓市场销量最高的机型,成功带动Honor在本季度200-400美元中端价位段占据市场首位。面向未来,Honor已将AI确立为核心战略方向,致力于推动AI终端技术的持续演进与场景化落地。通过深入洞察用户实际使用场景,Honor正逐步构建覆盖多场景的AI终端生态,形成完整的智能体验布局。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指出,成本结构的持续上行预计将为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带来显著经营压力。从目前已陆续上市的新一代旗舰机型来看,整体价格区间的上移已成为行业共识。值得关注的是,高端市场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只要产品具备足够的技术突破与体验创新,消费者仍表现出较强的购买意愿。而在大众市场,由于成本调整空间有限,用户决策更易受价格因素影响,该价位段品牌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行业竞争格局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厂商不仅需要在定价与促销策略上保持吸引力,更应回归产品本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的体验构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从而在复杂市场中赢得用户认可与长期增长动力。 |
14 分钟前
15 分钟前
15 分钟前
15 分钟前
15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