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7日煤炭市场分析:产地、港口、进口煤齐发力,后市走势展望 一、当前市场核心现状 2025年11月7日,国内煤炭市场呈现“产地强势上涨、港口价格坚挺、进口煤价联动走强”的全线暴涨格局,供需紧平衡与政策调控的博弈成为核心矛盾。 1. 产地情况:价格持续飙升,库存低位支撑看涨预期 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主产区煤矿频繁调价,单次涨幅普遍达5-20元/吨,部分大矿竞拍价格涨幅甚至超40%(如鄂尔多斯Q6000大卡煤价周涨40元/吨)。上涨驱动因素主要有三: - 需求旺盛:下游化工、冶金等终端补库需求激增,贸易商囤货积极,煤矿拉煤车排队拥堵现象频现; - 供应收紧:安监核查趋严(如晋陕蒙主产区超产核查常态化),部分煤矿主动停产检修,产能释放受限; - 库存低位:矿方库存普遍处于低位,对后市预期乐观,认为年末供应收紧背景下价格易涨难跌。 2. 港口情况:报价坚挺,库存低位加剧供需矛盾 北方港口(秦曹京三港)报价混乱中持续走高,5500K低硫煤报价已突破830元/吨,实际成交以刚需小单为主。市场呈现“报价高、成交稳”的特征: - 价格坚挺:贸易商受成本支撑(产地价格上涨)与冬储预期推动,挺价惜售情绪浓厚; - 库存低位:三港库存微增7万吨至2221万吨,仍处低位(同比低于去年同期),运价上涨反映短期到港资源紧张; - 需求分化:刚需小单支撑成交,下游对高价接受度有限,但冬储补库需求逐步释放。 3. 进口煤情况:价格联动上涨,价差优势支撑需求 进口煤价跟随内贸市场大幅冲高,印尼3800K投标价涨至480-490元/吨(创年内新高),澳煤5500K华南到岸价突破810元/吨。上涨原因: - 外矿供应偏紧:印尼受降雨、政策审批延迟影响,外矿供应收紧; - 国内需求集中:电厂招标放量,投标竞争激烈,推动进口煤价上涨; - 价差优势:印尼3800K煤较国内低55元/吨,成为下游替代选择,支撑进口量。 二、后市走势展望:供需紧平衡加剧,“政策顶”与“需求底”博弈 当前煤炭市场核心矛盾为“供应刚性偏紧”与“需求旺季爆发”的正向共振,后市走势需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1. 短期(11月上旬):震荡回调,幅度有限 - 价格预测:港口5500K市场煤价或回调至750-760元/吨(当前830元/吨),主要受下游高价接受度有限(长协煤与进口煤补充)影响; - 关键变量:11月10日北方供暖启动后的日耗数据(阈值:600万吨/日),若日耗突破阈值,价格将止跌回升。 2. 中期(11月中下旬):上行风险加剧,或突破800元关口 - 支撑因素: - 冷冬预期:拉尼娜现象持续至2026年初,我国中东部气温或较常年偏低2-3度,冬季取暖需求增幅可能达15%以上; - 供应偏紧:安监考核(22个中央巡查组11月进驻31省)与反超产政策持续,产地供应增量有限; - 库存低位:北港库存维持低位(2221万吨),难以满足冬储补库需求。 - 压力因素: - 政策调控:国家发改委强调“煤炭市场总体平衡偏宽松”,若价格超850元/吨,将挤压电厂盈利空间,政策可能介入; - 进口增量:印尼、澳大利亚进口煤到港量增加,可能缓解供应紧张。 3. 长期(2026年):系统性修复行情可期 - 盈利修复:煤炭行业盈利处于历史低位(2025Q3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14.1%),供给侧收紧(产能天花板)与需求韧性(电力需求增长)支撑价格中枢上移; - 估值修复:弹性煤企PB处于过去10年下1/3水平,筹码结构干净(基金持仓仅0.3%),若2026年进入降息周期,煤炭板块有望迎来商品牛市。 三、结论:短期震荡,中期上行,长期向好 当前煤炭市场处于“政策顶”与“需求底”的博弈阶段,短期(11月上旬)可能因下游高价接受度有限回调,但中期(11月中下旬)在冷冬预期与供应偏紧推动下,价格仍有上行空间。长期来看,煤炭行业盈利与估值修复空间巨大,系统性行情可期。 风险提示: - 政策风险:11月15日安监巡查结果公布(关注陕西/山西限产力度),进口配额可能在12月松动; - 市场风险:贸易商抛货(当前港口5500K煤贸易商持仓占比达38%),质量纠纷(吕梁气煤硫分超标事件致合同违约率上升至5.7%)。 综上,2025年11月煤炭市场易涨难跌,建议持续关注11月10日供暖启动日耗数据与11月15日安监巡查结果两大关键节点,把握短期回调后的布局机会。 |
17 分钟前
17 分钟前
17 分钟前
17 分钟前
17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