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阡乐科技获悉,全球SSD存储产品领军者闪迪(SNDK.US)于北京时间周五晨间公布截至10月3日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闪迪Q1核心业绩指标以及未来业绩展望均远超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闪迪业绩可谓全面强化三大存储芯片巨头——三星、SK海力士与美光科技,以及西部数据和希捷等存储巨头们所领衔的所谓“存储行业超级周期”,凸显出全球持续井喷式扩张的AI训练/推理算力需求以及端侧AI热潮驱动的消费电子需求复苏周期全面带动DRAM/NAND系列存储产品需求扩张,尤其是DRAM细分领域HBM存储以及NAND领域的企业级SSD需求激增。 2025年2月存储产品超级巨无霸西部数据(WDC.US)已完成闪存业务拆分,旗下的闪迪(SanDisk)重新作为独立公司运营,主要承接NAND Flash芯片与SSD存储产品业务,SSD是一种以NAND Flash为主存储介质的固态硬盘存储产品,对外表现为一块“盘”,可以直接装在电脑、服务器、数据中心里用。SSD呈现出“寡头竞争格局”,闪迪市场规模仅次于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光,该公司自2025年成功从西部数据完成分拆以来,得益于史无前例AI大浪潮所驱动的存储需求激增态势,闪迪股价已经疯狂上涨近500%。在强劲业绩公布后,闪迪股价在美股盘后一度暴涨超10%。 AI训练/推理体系把“算力设备”(GPU/HBM)性能推到极致之后,真正的瓶颈落在“把全球天量级别数据按正确的模式、足够快地喂给这些 GPU/HBM”,而企业级SSD正好是这层“喂数系统”的最优解。在AI大浪潮推动之下,闪迪截至10月3日的Q1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21%至23.1亿美元,强于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期的21亿美元;该公司Non-GAAP准则下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则为1.22美元,远高于上季度的0.29美元以及0.89美元的华尔街分析师预期。 更广泛的业绩指标方面,闪迪Q1营业利润实现1.76亿美元,意味着环比激增878%,Non-GAAP准则下的营业利润约2.45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145%;该公司Q1净利润约1.1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季度为亏损2300万美元,闪迪Q1Non-GAAP准则下的净利润约为1.81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331%。闪迪Q1毛利润率约29.8%,高于上季度的26.2%。 闪迪截至10月3日的Q1实现数据中心业务营收环比大增26%,这主要得益于闪迪目前现有两家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的NAND供给资质,并计划在2026年与第三家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及一家大型存储OEM达成合作。此外,闪迪还与五家大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进行了深度洽谈。 全球投资者们聚焦的业绩展望方面,闪迪管理层预计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区间为25.5亿美元至26.5亿美元之间,高于华尔街平均预期的约23.6亿美元;闪迪预计第二财季NON-GAAP准则下的调整后每股收益将在3.00美元至3.40美元之间,远高于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82美元。最新的超预期业绩展望可谓凸显出AI大浪潮正在推动高容量企业级SSD实际需求与产品价格迈向新一轮上行周期。 在华尔街,看涨存储巨头的情绪日益可谓升温,华尔街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当前AI泡沫处于最早期的成型阶段,远未到令人恐惧的“泡沫破裂时刻”,而在AI泡沫破裂之前,DRAM与NAND存储巨头们将是AI大浪潮最大受益群体之一,这些存储巨头们股价无比强劲的“牛市涨势”远未终结。摩根士丹利近日重申对于闪迪股票的“增持”评级,同时将12个月内目标价从95美元大幅上调至230美元,另一华尔街大行美国银行同样维持“增持”,目标价从125美元大幅上调至230美元。截至周四美股收盘,闪迪股价收于207.69美元。 企业级SSD——AI大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从产品和客户管线来看,闪迪在 AI/数据中心eSSD(企业级SSD)这条赛道上布局愈发激进,而且已经开始转化为实际订单和营收增速贡献。数据中心方向上,该公司在业绩报告中强调:正在推进 UltraQLC高容量企业级SSD的多家超大规模云&存储OEM认证,其中包括与英伟达的旗舰AIGPU产品——NVIDIA GB300,以及多家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的eSSD资格测试。 闪迪此前在2025年8月于FMS上发布的256TBUltraQLC NVMe企业级SSD,官方明确定位为:专为数据摄取、准备和AI数据湖等AI驱动的密集型工作负载设计,用于超大规模云和高容量应用场景,能够大幅优化TCO。 企业级SSD受益于AI超大规模训练/推理的核心逻辑,主要是它在“吞吐、延迟、容量、能效和成本”这个多维空间里,刚好占据了AIGPU/AI ASIC算力集群下一层存储的最优点位。上有昂贵但超快的HBM/DRAM,下有便宜但速度太慢的HDD/对象存储,中间这一层“既要大又要快还要省电加高能效”的活,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企业级NVMe SSD。 企业级NVMeSSD在吞吐、延迟、能效、成本等众多核心因素之间的综合平衡最优,自然成为AIGPU等算力集群的“紧邻存储层”,也是AI训练/推理 /RAG工作负载最依赖、增量最大的一层存储。 比如企业级SSD在推理与多模型服务方面能够大幅降低冷启动和模型切换开销,许多业务需要“按需加载”不同模型或大语言模型分片,SSD则成为“模型仓库”,低延迟、高并发读的企业级 SSD能显著减少冷启动时间,避免因为频繁加载权重而拖垮整体QPS。此外,技术白皮书和工程师实践经验都显示:高维向量库放在NVMeSSD上,是在 成本、性能、容量之间的最佳折中;配合软件定义存储,可进一步优化RAG延迟和吞吐。 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超大参数级别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训练/推理对高密度NAND系列产品中的eSSD需求,将在2024–2030年带来35%+ 的企业级SSD位增长CAGR(年复合增速),其中AI推理/RAG 场景位增长(CAGR基准)甚至可能超过100%,AI训练相关eSSD位数增长CAGR则可能达到62%。 所有AI基建项目都可见“存储”的身影,存储超级周期已然启幕 如果从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AI基建项目,OpenAI已经签署的接近1万亿美元规模AI算力基础设施累计协议的角度来看,这些超级AI基建项目都难以摆脱英伟达AI GPU算力集群,以及数据中心企业级高性能存储产品(以HBM存储系统、企业级SSD/HDD,服务器级别DDR5等存储产品为核心)。 在这轮以AI大模型更新迭代以及AI数据中心扩建/新建为核心的史无前例AI投资周期中,英伟达等核心AI算力组件厂商们无疑是最大赢家;紧随其后的,则是以HBM为代表的高端存储器供应商(SK海力士、三星以及美光等),以及服务于AI数据中心的企业级高性能存储厂商(近线HDD 与数据中心SSD)。这两条链路正在构成“AI算力×存储”的双轮AI投资周期驱动,其中HBM存储系统是紧贴AIGPU/AI ASIC算力集群的第一存储产品梯队,而紧随其后的企业级HDD/SSD则是承接AI数据“存储大洪流”的AI基础设施建设狂潮的另一个大赢家势力。 在全球加速扩张与AI训练/推理密切相关联基础设施的史无前例“AI算力竞赛”中,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大行高呼“存储超级周期”已至,企业级存储硬盘需求激增推动了数据存储产品巨头们,比如希捷、闪迪和西部数据的股价今年涨幅均高达三位数,可谓大幅跑赢美股大盘乃至全球股票市场。 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表示,在全球大型企业与各政府部门纷纷斥巨资布局AI的这股史无前例AI基建狂热浪潮中,与人工智能训练/推理系统密切相关的核心存储芯片需求仍然无比火爆,推动包括HBM存储系统、服务器级别DDR5与企业级SSD在内的数据中心存储业务营收猛增。 近期最令华尔街分析师们感到兴奋的消息无疑在于:英伟达CEO黄仁勋在10月底的华盛顿GTC大会上给出的“2025—2026年累计5000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可见度——即来自 Blackwell与下一代Rubin架构AIGPU系列产品“未来五个季度累计”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 全球持续井喷式扩张的AI算力需求,加之美国政府主导的AI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愈发庞大,并且科技巨头们不断斥巨资投入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于长期钟情于英伟达以及AI算力产业链的投资者们来说,席卷全球的“AI信仰”对算力领军者们的股价“超级催化”远未完结,他们押注英伟达、台积电、美光、SK海力士以及希捷、西部数据等算力领军者们所主导的AI算力产业链公司的股价将继续演绎“牛市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