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仅买1200万吨大豆,还买了12万吨小麦,特朗普终于松了口气 ...

来自: 网易财经 收藏 邀请

中美韩国会谈还算顺利,双方各退一步。美国驻华大使馆转发庞德伟大使的话,称中美确实对对方说了一些强硬的话,但好在保留了基本的尊重。接下来双方会一起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事情,毕竟合作互利是好事。
中美谈完,双方纷纷摆出了和解的姿态。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向美国购买了12万吨美国小麦和1200万吨大豆。这笔交易规模虽然不算惊人,但意义非凡。要知道,在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的几年里,中国几乎完全转向巴西采购大豆,对美国农产品关上了门。如今重新打开,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双方都意识到该降温了。



农产品贸易历来是中美关系的“风向标”。12万吨小麦和1200万吨大豆放在中国的消费量里微不足道,却足以在外交场合掀起波澜。对外,它代表中美合作的“再试探”;对内,则是一次谨慎的策略调整。

路透社引述业内人士的话说,中国此番采购并非完全出于市场价格考量——美国小麦并不是最便宜的选择。这意味着,这是一笔政治交易,披着商业外衣。买一点,让美国看到“合作意愿”;但不买太多,以免失去议价空间。

在美国,这样的消息无疑是政治救心丸。特朗普政府正面临农业州压力,美国农民盼望出口通道重新打开。小麦和大豆这两样农产品,对美国农民的重要性堪比“油价”对中东。

特朗普需要能拿得出手的成绩,而这笔交易正好可以对外宣称“中美关系正在改善”。更何况,期货市场对这种象征性动作最敏感——只要有“买单”的新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价格立刻反弹。政治和市场在此刻形成罕见的共振,让白宫暂时舒了一口气。



中国并不是在“重新依赖”美国。过去几年,中国的粮食进口布局越来越多元:巴西、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都在名单上。

此次采购更多是一次战略信号测试。买一些美国粮食,可以稳定双边关系,也能在全球供应链紧张、气候变化频发的背景下,分散进口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并未放弃南美供应链。前段时间虽暂停了部分巴西企业的进口,但巴西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大豆来源国。换句话说,中国更像是在用“粮食多边主义”维护自己的粮食安全,而不是在选边站。

这次采购还有一个更深层意义——把复杂问题放在简单领域先动一动。农产品是政治温度计,也是试探器。相比科技管制、金融制裁或地缘安全议题,贸易更易操作、风险可控。中方用12万吨小麦和1200万吨大豆“敲门”,美国自然乐于回应,这比空谈“重启对话”来得实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风向就此彻底改变。中美关系结构性矛盾仍在:科技脱钩、供应链重组、战略互疑短期难解。贸易层面的善意,只能算是一种策略性喘息。

特朗普的“松口气”,更多是一种短暂的政治放松;中国的“买单”,则是一种战略性姿态。

在这个全球通胀、地缘博弈、粮价波动的时代,谁能掌握粮食采购的节奏,谁就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小麦和大豆只是序曲。真正值得观察的,是双方是否会把这种“有限的合作”扩大到能源、科技乃至安全议题上。
毕竟,中美关系不是靠一船大豆就能修复的,但也许正是这一船,决定了未来风浪的方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今日猪价:猪价上涨乏力,河北、河南跌,某企10月份盈利约4400万 ...发布时间:2025-11-07
下一篇:
价格行为核心发布时间:2025-11-07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