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猪价又上演了小型过山车式的行情,10月下旬猪价一路上涨,快速地迈入了“6元时代”,但进入11月,直接掉头就跌。 截至目前,猪价已经上演了4连跌,并且已经跌到了6元/斤的边缘,看这架势,马上又快跌破6元了。 我记得之前说过好几回,当一个产品在一个趋势中突然出现逆向走势时,往往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往往就是意味着两种情况: 一种是稍歇一下,然后继续猛冲(向上冲或者向下冲)。 另一种则是到顶返回的意思了。 而现在市场的看法就基本也是这两层意思,那么,猪价的下跌是哪一种呢?
其实经过这4连跌,就已经很明白了,后者的概率要更大。 因为从当前情况来看,生猪并不具备继续猛冲的条件。 首先说供应。 猪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猪价也不至于跌成这样。 而且猪多这个事在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可能都无法改观,那么在猪多的大背景下,猪价想要上涨,靠什么? 只能靠2件事: 一是靠看涨情绪。 情绪虽然改变不了供需,但是能改变阶段性的供应节奏,所以对阶段性的生猪行情也就会有影响。 主要表现为压栏惜售,相当于是人为地减少了生猪的供应,供应缩量,那么就为涨价提供了基础。 看涨情绪还会引发二次育肥的积极性。 比如10月底的上涨主要就是因为二次育肥积极入场,截流了标猪,导致市场供应缩量,从而引发猪价上涨。 但是情绪这事不牢靠,可以说比老婆的脸还要善变,稍微有个风吹草动的小事就可能随时变脸。 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形下,即便看涨,但当猪价真涨起来的时候,马上又恐高了。
一旦恐高只会加大出栏的意愿,所以可以说情绪能靠一会儿,但是不长久,所以猪价的涨势也就很难持续。 另一个就是要靠消费。 说来道去,市场的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价格要想涨,一定是消费得给力。 那么,猪肉消费给力吗? 有人可能要说,马上要给力了,腌腊、灌肠什么的马上就开始了。 但这个给力得看针对谁来说。 针对上半年的消费淡季来说,确实是增长了,给力了,但相对于庞大的供应来说,就只能呵呵了。 而且从这两年的消费情况来看,预期并不高,因为现在大家钱袋子都紧,买菜买蛋都要琢磨着花呢,自然买肉也受限制。 所以这个消费有增量,但是增量明显是不足的,对猪价的提振也就有限。 反映到生猪行情上,更多的表现则是涨跌震荡,且上涨和下跌的幅度可能都不会特别大。 一是经过前期10月上半月的猛跌之后,形成了一次筑底过程,而市场的反应也很明确,抵触情绪也比较强烈。 再加上11到12月份消费毕竟是有增长的,所以猪价再跌破前低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同样,再大幅创新高的可能性也不大。 一方面大家压栏也好,二育也好,都是冲着年底的消费旺季来的,不管猪价涨不涨得动,猪最后都得出栏。 另一方面,并不是一两个养殖户或者企业冲着这个消费旺季来的,而是大家都是同样的心态,这就意味着这一时期出栏量也会增多。 更何况从上半年仔猪情况推算,年底出栏就呈增量的趋势。 所以供应压力也是杠杠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受情绪影响能铆足了劲儿涨几天,但很快就又会动力不足了。 所以跌不跌破6元并不重要了,因为大概率猪价就在6元上下五六毛的区间来回震荡。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