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升级!巴西大豆被中国停购后,反对中企下狠手,中方亮明态度 ...

来自: 网易财经 收藏 邀请

就在10月25号,咱们国内的几家大进口商,像中粮、益海嘉里这些,集体按下了“暂停键”,180万吨原本要从巴西运来的大豆新订单,全停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折算下来,巴西那边直接少了近12亿美元的进账。

火还没灭呢,三天后,10月28号,巴西那边立马甩出个公告。说要对咱们中国生产的无纺布搞反倾销调查

好家伙,这“大豆停单”刚出,那边“反倾销”的巴掌就扇过来了。这两件事儿前后脚发生,时间点卡得这么准,要说纯属巧合,恐怕连巴西自己都不信。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单纯的生意谈崩了,还是有更深的盘算?



巴西的“溢价迷梦”和咱们的“用脚投票”

这几年,咱们国家一直是巴西大豆的最大买家。特别是前几年中美贸易有摩擦,咱们从美国那边买得少了,订单就呼啦啦全转到了巴西。去年,巴西卖到中国的大豆,占了他们出口总量的六成还多。

这生意一好做,时间一长,巴西有些粮商的心态就飘了。

他们开始产生了一种“溢价迷梦”,觉得中国的饭碗离不开他们的大豆。他们看着咱们国家在巴西投钱建港口、修铁路,以为这是把自己“绑定”了,觉得就算涨点价,中国人也得认。



于是,他们开始“组团”抬价。10月中旬的报价单传过来,国内的油厂都看傻眼了。巴西大豆的到岸价比年初涨了快八成,创了七年新高。比美国豆的溢价高出五六十美元一吨。

账本摆在那儿,国内的压榨企业一算,每加工一吨巴西大豆,净亏损50块钱人民币。这生意还怎么做?谁会做赔本的买卖?

所以,咱们买家的反击来得干脆利落。12月到明年1月船期的订单,说停就停。

这就是市场,最直接的用脚投票



巴西的粮商们显然低估了两件事:一是低估了中国买家对价格的容忍底线;二是低估了中国保障自己“饭碗”的决心和能力。

咱们这边刚停了巴西的单子,扭头48小时之内,就在阿根廷那边锁定了数百万吨的新采购量。

这动作快不快?绝不绝?

时机也巧了,阿根廷政府刚宣布取消大豆出口税。这一来,阿根廷大豆的到岸价比巴西的便宜了三四十美元一吨,压榨厂一算,每吨利润能有200块!这笔账,谁都会算。

这下,轮到巴西的豆农和粮商傻眼了。眼看要到手的大单子飞了,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赶紧出来“灭火”,无奈地把全年对华的出口预测,从1.1亿吨下调到了9500万吨。

他们自己都承认,“为了短期的利润,牺牲了长期的信任”。



你看,这就是巴西“溢价迷梦”破碎的声音。他们以为自己手握“王牌”,可以随意拿捏市场,结果市场反手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反倾销调查,是“报复”还是“底气不足”?

大豆的生意黄了,巴西心里这口气显然没咽下去。于是,无纺布反倾销调查就“闪亮登场”了。

无纺布是啥?咱们平时戴的口罩、用的湿巾、甚至医疗防护服,很多都是这材料做的。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的公告说,这个调查是应他们国内行业协会4月30号的申请。可这都过去小半年了,早不发晚不发,偏偏在中国停掉大豆订单后第三天发,这“报复”的意味,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说白了,巴西这招棋,走得有点“蹩脚”。

他们心里清楚,大豆是巴西经济的“压舱石”,占了他们农产品出口的三成半。他们不敢在这上面跟中国彻底撕破脸,那损失他们可承受不起。

所以,就挑了无纺布这么一个相对小众的工业品类下手。既想给中国施加点压力,出口恶气,又想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贸易战火。

这种“选择性报复”,恰恰暴露了他们底气不足的窘境。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反倾销调查,最后可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中国产的无纺布,不光价格实惠,在医疗防护这些高端领域,技术也是过硬的。



巴西要是真限制了进口,推高了自己国内的价格,最后买单的,还不是他们自己的老百姓和急需这些物资的企业?

这背后,其实是巴西经济的一个深层矛盾。

一方面,农业(特别是大豆)对中国市场高度依赖,既想涨价多捞一笔,又怕丢了订单。另一方面,自己的工业竞争力又不行,本土的无纺布产业常年被进口产品冲击,现在想靠“贸易保护”这面墙来挡一挡。

这种“农业受挫、工业施压”的腾挪方式,治标不治本,反而让自己的处境更尴尬。

中方“亮明态度”: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面对巴西这一套“涨价+反倾销”的组合拳,咱们这边的态度,就两个字:淡定。

为什么能这么淡定?因为咱们早就不是十年前的咱们了。

中国敢果断停掉180万吨的大豆订单,底气不是来自“一时冲动”,而是来自多年来精心构建的“供应链防火墙”。

这个“防火墙”可不是一句空话,它实实在在地由三块“砖”砌成:

第一块砖:进口多元化。 咱们早就明白“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这些年,咱们买大豆的“朋友圈”一直在扩大。除了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等,现在咱们的进口版图已经扩展到了全球15个国家。 东家不卖西家卖。巴西想拿“独家供应”来要挟?不好意思,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块砖:充足的储备。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话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摆在那儿,咱们现在的大豆储备,足够全国用上3个多月。 3个多月,足够咱们从容应对任何市场波动,调整全球采购策略了。

第三块砖:技术替代。 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咱们下游的饲料企业早就提前布局了。通过调整配方,降低豆粕的添加比例,增加棉籽粕、菜粕这些替代原料的使用。 说白了,咱们自己也在“节流”,努力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

所以你看,咱们的每一步棋,都不是针对巴西这一个国家。咱们的目标,是保障咱们国家14亿人的粮食安全

这次订单的转移,不过是这个大战略下的一次常规演练。但就是这次演练,让巴西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所谓“不可替代性”的神话,有多么脆弱。

咱们商务部的回应,也是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发言人明确说了:中国企业暂停大豆订单,是根据市场规则和价格信号,自主做出的商业选择。巴西你启动反倾销调查可以,但必须遵守世贸组织(WTO)的规则,别打着“规则”的旗号搞贸易保护主义。

这个态度,亮得明明白白。总结一下就是:尊重市场,但咱们也绝不怕事

博弈的下半场:信任比溢价更珍贵

回过头来看,中巴两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南美最大的经济体,同为“金砖国家”,本该是互补共赢的典范。

咱们需要巴西的优质农产品和矿产,巴西也需要咱们的工业品和基础建设投资。这本来是“天作之合”。

可叹的是,巴西一些人却试图把这种“互补关系”,异化为“博弈筹码”。

从更深的历史维度看,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全球资源贸易的本质,就是一场持续的博弈。从当年的“欧佩克”石油危机,到近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再到今天的“大豆风波”,逻辑都是相通的。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把自己的经济命脉过度寄托在某一种出口商品,或者某一个单一市场上,那它在博弈中,就天然处于了被动地位。

这场“大豆与无纺布的博弈”还没落幕。

据我了解,巴西那边部分粮商已经扛不住了,开始悄悄下调大豆的报价,想把中国买家再拉回来。但信任这东西,打破了容易,想再粘起来可就难了。

而那个无纺布的反倾销调查,还在按程序推进。

这场博弈给全球所有贸易伙伴都提了个醒:在2025年的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国家能靠“垄断地位”长期躺着赚钱了,也没有任何贸易关系能靠“报复手段”来维系。

信任比溢价更珍贵,合作比报复更持久



巴西如果想挽回中国这个最大的客户,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如果想让两国贸易关系重回正轨,更需要避免把经济问题政治化。

说到底,在这场全球大棋局里,光看你手里有什么牌(比如大豆)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打算怎么打。想靠着手里的“王牌”来卡别人脖子,那是上个世纪的玩法了。

这个时代,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努力构建一个“谁也卡不了我脖子”的弹性体系的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