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的铜价,从智利北部的矿山到伦敦交易盘面,几乎一路被资金推高。LME三月期铜一度突破每吨11,000美元,而铝价亦站上2,890美元的五个月高点。表面上是周期金属共振,实质上是能源秩序重构下的“产能重算”:铜因矿而贵,铝因电而贵,谁能在未来锁住低成本能源,谁就能在新一轮工业版图中取代过去的传统资源国家。 市场最早感知价格,而价格背后总有结构。铜的上涨,来自资源集中度高与供应端地缘风险频发,背后也藏着AI扩张的影子;铝的强势,则是电力约束与算力竞争共同塑造的结果。2026年开始,全球将有近200万吨铝产能面临停产风险,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高电价地区。电解铝,不再只是工业品,而成为能源与碳价的衍生体。 一、AI让铜从资源金属变成“算力金属”
铜的上行逻辑虽然起于矿端,但可以预见,长久的增量正在由AI带动。AI服务器的用铜量是传统服务器的三到五倍,大规模数据中心每1GW算力建设对应约6,000–7,000吨铜需求。液冷系统、散热设备、配电与供电系统的扩容,使铜从“资源品”转向“算力金属”。 “东数西算”战略正在把这种新需求从沿海带向西部能源腹地,特高压、变电设备、储能配套构成了完整的电铜循环。 在这一链条中,远东股份(600869)、宝胜股份(600973)、特变电工(600089)等企业受益于高压输电和数据中心电缆投资,而中冷科技(301231)、英维克(SZ002837)等液冷散热设备供应商,正成为AI算力铜材应用的“边际放大器”。 二、AI不是推升铝需求,而是改写电力优先级
铝的逻辑,则更具时代意义。AI不是推动铝需求增长的力量,而是重新定义了电力的稀缺。AI服务器与算力中心的能耗增长,直接挤占了传统冶炼业的电力份额,导致“电力优先级”从制造向算力迁移。 未来两年,海外多地电解铝厂电力合同将到期,若接入市场现价,成本将突破盈亏线。这意味着,AI的电力红利正在转化为铝的成本约束。在这种结构中,能稳定获得低价绿电的企业将成为全球竞争的稀缺标的。 云铝股份(SZ000807)、天山铝业(002532)、中国宏桥(01378.HK)凭借西南地区水电与自备电优势,将在电价分化中维持利润稳定;而南山铝业(600219)、忠旺集团等则受益于下游轻量化与出口复苏。 三、从输电到算力本身
中游设备与材料端,能源与算力重构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另一条主线。平高电气(600312)、许继电气(000400)、$阳光电源(SZ300274)$、科华数据(002335)等企业,将在“西电东送”与“西算东用”的双重投资周期中,承接算力与输电融合的红利。 这些企业不再仅仅是电力设备制造商,而成为“能源网络+算力底座”的关键接口。未来的输电系统,不只是把电送出去,而是将能源转化为可计算、可存储的数字资产。 四、资源稀缺已老,能源确定为新
资本市场的溢价方向,也正从“资源稀缺”转向“能源确定”。铜价上涨带来全球通胀预期的修复,而铝价走强则让“能源定价权”重新成为投资定价的锚。谁能在西部锁定电力与碳排指标,谁就可能在未来的制造业竞争中取得估值上的先发优势。 过去二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是基础设施的铺陈;接下来的十年,则是能源资本化与产业再工业化的重构。资源不再只是被开采,而是被制度化、被算力化、被资本重新定价。 铜让世界看到资源的紧张,铝让世界看到能源的约束,而新的西部,则让资本市场看到制度与能源合流的确定性。 对投资者而言,这不是简单的“周期重演”,而是一次能源秩序主导下的产业重排。涨价只是表象,真正的方向,是谁能用确定的电力和政策空间,兑现产业的未来现金流。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