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时间11月3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价单日下跌32.5美元,跌幅0.3%,收报10,855美元/吨,较上周历史高位11,183.50美元显著回落。这场"多空拉锯战"背后,是需求端不及预期与供应隐忧的激烈博弈。 需求端:三重压力压制市场情绪 美元走强成为主要利空因素之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信号后,美元指数呈现攀升态势,以美元计价的铜对非美货币持有者吸引力有所下降。从历史走势看,美元指数走强通常会对铜价形成压制。叠加全球经济复苏节奏放缓,近期全球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活动疲弱,工业用铜需求面临压力。 供应端:减产警报拉响 矿业巨头嘉能可计划关闭加拿大霍恩冶炼厂的消息引发市场震动,该厂年产量超30万吨,占美国进口铜的17%。尽管尚未最终决议,但2亿美元环保改造成本与法律诉讼压力让前景蒙忧。同时印尼、智利等主产区矿山事故频发,全球多家大中型铜矿企业前三季度产量同比下滑,供应收缩与需求疲软形成对冲,限制铜价跌幅。 多空博弈:短期承压长期看涨 短期看,若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铜价可能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中期若嘉能可减产计划落地,叠加主产区供应扰动,全球铜精矿供应缺口有望扩大;长期而言,在绿色能源转型推动下,行业预计2030年全球铜需求较2025年将保持增长态势,光伏、风电等领域需求将成重要支撑。 市场应对:震荡期的生存法则 下游企业通过工艺优化与成本转嫁应对波动,电线电缆厂降低铜耗,空调厂商调整终端定价。当前铜市多空力量的平衡仍依赖全球经济数据、矿山产能变动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变量的相互作用。 最新收盘价格及库存信息: 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使用,不作为其他用途,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