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十年,上证指数终于逼近4000点整数关口。回首此轮行情,核心驱动力是“硬科技”,即主要由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浪潮和中国半导体等行业国产化深化的共同推动,标志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正在同频共振。 而随着资本市场点位的不断上升,市场对优质资产的重估进程得以持续深入,兼具价值与成长属性的核心资产公司获得了投资者群体的高度重视,这其中便包括了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已实现平台化发展的盛美上海(688082.SH)。 阡乐科技观察到,截至10月30日,盛美上海年初迄今的股价涨幅高达95.87%,而盛美上海股价稳健攀升的背后,与其持续的高速成长有直接关系,这在公司的最新财报中有明显体现。 10月29日晚间,盛美上海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报告期内的归母净利润为5.70亿元,同比增长81.04%,创下了盛美上海同季度的历史新高,成长动能十分强劲。 券商机构亦看好盛美上海未来发展,光大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盛美上海产品不断升级迭代,新产品市场推广顺利,将持续受益于设备国产化带来的业绩增量,并维持盛美上海“买入”评级。 阡乐科技认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已开始进入了新一轮高景气周期。而盛美上海有望凭借“技术差异化、产品平台化、客户全球化”三大核心战略实现新一轮的高速成长,其真实价值也有望随之加速裂变。 加大研发,深筑竞争壁垒,90.72亿在手订单锁定高增长 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中,持续的成长性不仅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锚点,更是投资者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性要素。而盛美上海的强劲成长动能市场有目共睹,其发展经受住了周期的考验,在A股市场的众多标的中,盛美上海以其持续多年的高增长表现显得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2017至2024年,盛美上海的营收从2.54亿元一路飙升至56.18亿元,在七年的时间内营收规模实现了超过22倍的跃升。同时,其扣非归母净利润自2021年起进入快速增厚期,从1.95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11.09亿元,三年时间净利润规模扩张至原来的5.69倍。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勾勒出盛美上海强劲且可持续的成长轨迹,在资本市场中展现出了稀缺的投资价值。 而进入2025年以来,盛美上海依旧保持了强劲成长动能,其前三季度的收入为51.46亿元,同比增长29.42%,归母净利润为12.66亿元,同比增长66.99%。特别是在第三季度,盛美上海财报中的多个亮点彰显了此份业绩的“高质量”。 其一是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报告期内,盛美上海的收入刷新了同季度内营收的最高记录。收入持续高增的背后,是因为中国市场需求强劲,盛美上海凭技术差异化优势及产品平台化布局获得充足订单储备,同时公司高效推进销售、交付及调试验收工作,有力推动了营业收入的稳步提升。 其二是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报告期内,盛美上海的归母净利润为5.70亿元,同比增长81.04%,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加快,扣非归母净利润亦大增41.41%至4.33亿元,保持高速增长。且期内的毛利率为47.48%,同比提升2.39个百分点,这主要由于产品组合的变动以及高端产品的放量所致,扣非归母净利率亦提升3.56个百分点至23.03%,这说明盛美上海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加速了利润的释放。 其三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高强度研发是保持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生命线,以高研发投入构筑竞争壁垒也是盛美上海发展壮大至今的关键原因。报告期内,盛美上海的研发投入为3.24亿元,同比增长46.16%,占营收的比例为17.22%,同比提升超3个百分点。 其四是资产结构的持续改善。报告期内,盛美上海成功完成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44.35亿元,这带动公司总资产升至182.13亿元,同比增长60.24%,对应的资产负债率为27.08%,较2024年同期的36.81%下降近10个百分点,这代表着盛美上海的资产结构持续优化,不仅利于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亦对公司内在价值在资本市场中的体现有所助力。 其五是充足的在手订单。对于半导体设备企业而言,在手订单是判断公司未来成长潜力的前瞻性指标。而截至9月29日,盛美上海的在手订单额高达90.72亿元,这较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在手订单额67.65亿元大增34.1%。充足的在手订单,是盛美上海未来持续高成长的有力保障。 周期、政策、布局三大维度同频共振,盛美上海新一轮爆发在即 纵观全球商业史,龙头企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精准捕捉时代脉搏、在产业变革中借势腾飞的结果。它们或是在经济周期底部逆势布局,或是在技术革命前沿率先突破,将外部挑战转化为重塑行业格局的战略机遇。唯有将时代动能转化为内生动力,方能在浪潮中行稳致远,这既是对企业战略眼光的考验,也是对组织韧性的锤炼。 盛美上海正是这一规律的生动诠释者,其抓住了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产业机遇,实现了连续八年的高质量增长。而今,盛美上海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这是因为当前半导体行业已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且在政策定调国产化加速的大背景之下,盛美上海已在产品放量、产能扩张、资金储备等多个层面做了充分布局,其有望在新一轮产业机遇中顺势而上,成为中国半导体设备加速崛起的“领头羊”。 从行业层面来看,在经历了2022至2023年的行业调整期后,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于2024年逐步走出低谷,步入复苏轨道。在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驱动、全球供应链区域化重构,以及多个细分领域和地区持续投资的共同推动下,该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成长期。 据SEMI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总额将增长7.4%至1255亿美元,至2026年将增长至1381亿美元,增速提升至约10%,至2027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达到创纪录的1450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始终是行业需求的重要引领者。尽管近几年在去胶、清洗、刻蚀、CMP、热处理及薄膜沉积等设备领域有明显突破,但在量测、涂胶显影、光刻、离子注入等关键环节仍存在明显短板,国产化水平有待提升。这也意味着,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在未来仍具备广阔的结构性成长空间,其增速有望持续高于全球行业的平均水平。 面对新一轮的产业机遇,盛美上海的多维度布局已浮出水面,这将带动盛美上海向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企业这一目标加速迈进。在产品层面,盛美上海凭借自主研发的具有差异化优势的SAPS、TEBO兆声波等清洗技术已发展成为半导体清洗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盛美上海清洗设备的国际市占率为8%,排名全球第四位,公司的清洗技术可覆盖95%的清洗应用,于清洗设备领域布局全面;电镀设备的国际市占率为8.2%,位列全球第三位,公司电镀设备已实现技术全覆盖,所有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多阳极电镀技术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深耕清洗设备、电镀设备及后道先进封装工艺设备的同时,盛美上海早已开启平台化发展,其将体系延伸至立式炉管设备、涂胶显影Track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无应力抛光设备等前道半导体工艺设备,以及硅材料衬底制造工艺设备等。 丰富的产品矩阵使得盛美上海目前的现有技术可服务市场拓展至200亿美元左右,这相当于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五分之一。显然,盛美上海已从清洗设备龙头蜕变成能为全球芯片制造厂提供多品类解决方案的平台型供应商。 更为关键的是,盛美上海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已开始迎来加速放量期。盛美上海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公司研发的立式炉管设备产品已经进入多个中国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厂,已通过验证并大量量产。其中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炉管已进入中国 2家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厂,正在做更新优化和为量产准备。 盛美上海此前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的龙头产品清洗及电镀设备将继续开拓市场,未来有望获得50%~60%的中国市场份额。平台化产品包括立式炉管、Track以及PECVD设备已经开始进入市场,公司期待上述设备对2026年及今后销售的持续高速成长提供有力保证。 而在产能方面,为应对多元化产品矩阵加速放量所带来的庞大产能需求,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临港项目的厂A已接近满产状态,年产值近100亿元,厂B预计于2026年开始装修,厂A及厂B全部投产后可以实现人民币200亿元的年产值。由此可见,临港项目是盛美上海实现其平台化战略和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基石,充足的产能有望为盛美上海未来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而在资金储备方面,盛美上海完成定向增发共计募集资金总额为44.82亿元,其中的9.22亿元将用于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建设项目,22.56亿元将用于高端半导体设备的迭代研发项目,剩余的13.04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加速业务扩张。 这是盛美上海自202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再融资,这笔资金不仅可强化盛美上海的研发根基,构筑起更为坚实的技术护城河,亦能支撑公司业务扩张,加速全球化布局。可以说,此次募资的真实意义是一次关乎长远技术布局和战略升级的关键投资,为盛美上海未来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催化剂。 总结: 盛美上海的崛起路径,正是半导体设备产业从技术追赶到自主创新、从单点突破到平台化布局的生动缩影。盛美上海作为半导体产业中坚力量,不仅续写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更深度赋能了全球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的完善,为构建安全、可靠、先进的高水平供应链体系注入了关键推动力。 而面对新一轮的产业高景气周期,盛美上海在产品放量、产能扩张、资金储备上的多维布局,彰显出了公司管理层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与问鼎全球头部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坚定决心。未来,随着平台化战略的加速推进与业绩的持续快速释放,盛美上海或有望在长期加速进程中冲入2000亿市值“俱乐部”。 |
7 分钟前
7 分钟前
7 分钟前
8 分钟前
8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