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迎来一波显著上涨行情,多地价格单日涨幅最高达60元/吨,引发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关注。据11月3日最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山东、河北等主产区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普遍上调20-40元/吨,其中山东潍坊某大型企业单日调涨60元/吨,挂牌价冲至2780元/吨高位;东北产区中粮生化(肇东)公司三等玉米收购价单周累计上涨50元/吨,吉林燃料乙醇报价达2530元/吨。这种阶梯式上涨态势在秋粮集中上市期显得尤为罕见,背后折射出多重市场力量的博弈。 一、供需格局突变成涨价核心推力。
需求侧则呈现"三驾马车"同步发力的态势。一方面,随着生猪存栏量稳步回升至4.3亿头(农业农村部10月数据),饲料企业刚性补库需求旺盛,新希望、海大等集团企业月均采购量环比增长20%;另一方面,淀粉糖消费进入传统旺季,山东玉米淀粉企业开工率升至72%,周度加工量突破50万吨;更为关键的是,中储粮在吉林、内蒙古等地启动新增储备轮入,三等玉米收购价定在2540-2580元/吨区间,形成明确的价格托底效应。这种供需错配使得贸易商建库情绪高涨,北港锦州港优质玉米平舱价已攀升至2650元/吨,创近三年同期新高。 二、国际传导与成本支撑形成共振。
生产成本刚性上涨构成底层支撑。国家发改委成本调查显示,2023年东北玉米亩均生产成本达1087元,同比增加13.5%,其中土地流转费用上涨23%,柴油等农资价格涨幅超15%。吉林榆树农户王建军算账称:"现在潮粮地头价1.05元/斤,比去年高1毛钱,但扣除成本后收益基本持平。"这种成本传导正在重塑市场定价逻辑,基层农户惜售情绪明显,黑龙江绥化30%水分潮粮收购价已站稳0.95元/斤,折干粮成本对应港口价2600元/吨以上。 目前看,玉米市场终于憋不住了,内蒙、辽宁、山东地区玉米全线上涨,价格上涨最多的内蒙巴山淀粉每吨上涨60元,22个水玉米报价1.04元/斤。下面是各玉米企业具体上调调情况:
中长期来看,玉米市场正在经历定价体系重构。随着临储库存周期结束,市场供需成为价格主导因素,年度波动幅度扩大至30%将成为新常态。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警显示,2023/24年度玉米供需缺口预计收窄至800万吨,但库存消费比仍处于62%的紧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玉米价格中枢上移具有基本面支撑,但政策调控工具箱的丰富(包括进口调节、储备吞吐、替代品投放等)将有效遏制非理性上涨,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建议市场主体更多关注USDA月度报告、国内深加工开机率、生猪存栏变化等领先指标,建立动态决策模型以适应高波动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