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日沪铜主力最新价格及行情: 11月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主力合约(CU888)呈现“高开低走、震荡下行”的弱势格局,当日以87380元/吨开盘,早盘短暂冲高至日内高点87830元后快速回落,午后在空头主导下下探至86530元的日内低点,最终收报8701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480元,跌幅1.67%,日内波幅达1300元,创下近两周以来最大单日波动区间。从价格形态看,沪铜主力合约已连续三日收阴,且跌破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支撑,技术面呈现“破位调整”特征,市场短期情绪偏向谨慎。 产业链股票深度调整 龙头企业领跌市场 A股铜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当日同步承压,板块内超80%标的收跌,且权重龙头调整幅度显著大于小盘品种。江西铜业(600362)作为国内铜冶炼龙头,当日低开低走,收报41.09元/股,下跌2.26元或5.21%,换手率放大至3.5%,创三个月来新高,其下跌主要受冶炼业务盈利预期收缩影响——沪铜主力合约价格下跌直接压缩冶炼加工费(TC/RC)的弹性空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铜加工业务毛利率已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铜陵有色(000630)同步大跌4.17%,收报5.29元/股,公司作为国内电解铜产能最大的企业,受铜价下跌与库存减值压力双重拖累,年内累计跌幅已达18%。 细分领域中,铜箔、铜加工等下游企业调整更为剧烈,铜冠铜箔(301217)单日暴跌8.81%,收报35.00元/股,反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锂电铜箔需求的担忧加剧;北方铜业(000737)、金田股份(601609)分别下跌3.68%、0.43%,显示传统铜加工业务同样面临消费疲软压力。唯一逆势上涨的铜冠矿建(920019)微涨0.37%,收报21.84元/股,其抗跌性或与其矿山工程业务占比提升有关,该业务受铜价波动影响较小,且近期中标多个海外铜矿建设项目,形成独立行情。 跨境市场联动性分化 港股跌幅显著大于A股 铜产业链资产的跨境联动性在当日呈现显著分化。港股江西铜业股份(00358)当日大跌5.91%,收报32.460港元/股,跌幅远超A股母公司(5.21%),反映港股市场对铜价下跌的反应更为敏感,叠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AH股溢价率当日扩大至12%,创年内新高。美股市场的南方铜业(SCCO)则相对抗跌,仅微跌1.11%收报140.110美元/股,主要受美国本土基建投资预期支撑,市场对北美铜需求的乐观情绪部分抵消了国际铜价下跌的压力。 COMEX铜期货合约分化 近月合约承压更显著 国际铜期货市场呈现“近弱远强”的分化格局。COMEX铜近月合约(2503HG25H)当日收报5.0745美元/磅,下跌0.0295美元或0.58%,与沪铜主力合约调整节奏基本一致;而远月合约(2505HG25K)则微涨0.01%,收报5.0785美元/磅,显示市场对远期铜价仍存分歧——短期受宏观经济数据疲软压制,但长期新能源产业链需求增长预期支撑远月合约价格。这种合约间价差结构(近月贴水)反映市场对短期铜库存累积的担忧,截至10月底,LME铜库存已连续五周回升,当前库存量较上月增长12%至16.8万吨,供应端压力对近月合约形成直接压制。 综合分析:短期承压与长期支撑并存 总体来看,11月1日铜产业链资产价格调整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国内房地产数据不及预期压制铜消费需求,10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6%,拖累建筑用铜需求;二是美元指数反弹至106.5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铜价承压;三是市场对美联储11月加息预期升温,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同步遭遇流动性收紧压力。不过长期来看,铜价仍具备结构性支撑——全球铜矿品位下降导致矿产铜供应增速放缓,而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铜需求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维持在8%以上,供需紧平衡格局或在2026年进一步凸显。投资者需关注11月美国非农数据与国内基建投资增速,这两大变量将主导铜价短期走势的方向选择。 沪铜主力最新价格: 
沪铜期货最新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