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9日收盘, 在感慨 针对这些疑问,多位业内人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值反映的是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英伟达的市值狂飙,源于其在全球AI浪潮中无可替代的“卖铲人”地位。不过需要注意,这5万亿美元超高市值里,“AI泡沫”的风险不容忽视;同时这里面也有市场对英伟达重返中国市场的期待在。 实际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10月28日称,美国必须允许在中国销售美国制造的 何以突破5万亿? 业内人士多认为,英伟达市值连创新高背后,关键是全球AI需求大爆发,英伟达成为唯一的“军火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英伟达 如今,以OpenAI、 目前,只有英伟达的GPU能够大规模、稳定、高效地满足这种级别的算力需求。“关键是它的CUDA软件生态构建了很高的护城河,使得竞争对手(如AMD、 实际上,当前,全球对H100等芯片的需求大大超过了英伟达的供应能力。各大公司为了抢购GPU,需要提前数月甚至一年下订单,并支付巨额资金。据媒体报道,OpenAI用了约2.5万块GPU训练GPT-4,而马斯克的xAI公司更是囤积了数万块H100。 日前,黄仁勋还表示,到2027年,仅 这种需求就直观体现在英伟达持续飙升的业绩上,英伟达的市值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纪录。财报显示,英伟达 而至于为何是在中国市场份额降为零的背景下,英伟达市值还连创新高?“中国市场是数一数二、富饶的金矿,但现在因为政策原因,英伟达这个‘铲子’被限制进入了。但全球除了中国市场,还有很多新金矿,很多淘金客(科技巨头)都在疯狂抢购‘铲子’。”上述科技观察人士称,虽然失去了一个富矿,但其他新矿的规模加起来能弥补乃至超过这个损失的份额。 上述科技观察人士表示,这里的“降为0”其实需要加引号,首先这是一个特定情况下的数据,主要指英伟达最高性能的AIGPU(如A100、H100及相关型号)在中国 此前,黄仁勋一直在游说美国政府放宽出口管制,让英伟达在中国销售芯片。近日,黄仁勋还警告称,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自主生产AI芯片和软件,担心美国会永久性地将市场拱手让给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黄仁勋说。 5万亿是起点还是泡沫? 自2022年11月ChatGPT问世以来,英伟达股价已累计上涨约11倍。ChatGPT的推出被视为本轮AI浪潮的一个核心引爆点。 上述科技观察人士认为,正是英伟达AI芯片的极度稀缺性保证了英伟达的定价权和利润率。实际上全球AI算力大战,英伟达早已成为最大的获利者,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市值的飙涨。 记者梳理后发现,2023年6月英伟达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24年3月,突破2万亿美元;当年6月,其市值直接突破3万亿美元,从2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英伟达仅用时3个月;从3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英伟达又用了一年左右时间。而从4万亿美元到如今的5万亿美元,英伟达只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 对于英伟达市值是否已经过高甚至是“AI泡沫”?业内观点不一。 全球知名的在线交易平台Capital.com公司高级市场分析师DanielaHathorn则表示,推动英伟达股价上涨的因素,是整体市场的乐观情绪与狂热氛围。目前不仅是英伟达,各大股票指数也在不断刷新历史高点,这并非偶然。背后是一系列基本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胀压力缓解,以及货币政策宽松前景。 与之相对的是,英伟达面临的现实挑战也不少,AI商业化落地仍然充满挑战,能耗约束、监管伦理……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新的临界点。AI泡沫的声音会一直持续。而英伟达自身的劲敌也越来越多,从老对手AMD、 市场研究机构BCAResearch警告称,许多投资者可能既高估了AI的变革性影响,也高估了其盈利潜力:“AI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尽管最终它很可能会对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可能性(甚至是大概率)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当前估值的合理性。” 英伟达的高估值水平也引发了市场的审视。根据市场数据,该公司股价约为其明年预期收益的33倍,而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4倍。CumberlandAdvisors的联合创始人DavidKotok警告称,如此“卓越的估值”为公司设定了极高的期望,只有当利润率和利润继续保持当前轨迹甚至变得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