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大宗商品的人都盯着铜价——沪铜主力合约一路冲到7.2万元/吨,比三季度低点涨了快两成半,连全球最大的铜矿ETF都在疯狂加仓。但炒股的人更关心:手握全球数一数二铜冶炼产能的铜陵有色,股价刚站稳5元,这波能跟着铜价一块涨吗?深扒一圈发现,铜价撑得住、成本降得狠、高端业务踩中风口这三个机会点,正实实在在托着公司基本面,但到底能不能上车,还得把这些门道看透彻。 第一个机会点,铜价跌不动还能涨,供需缺口给足盈利空间。这波铜价上涨根本不是短期炒概念,而是供需两端实打实的支撑。先看需求端,现在早不是靠房地产拉铜价了,而是“新能源说了算”:一辆电动车用铜量80公斤,是燃油车的4倍,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都快到40%了;AI数据中心更夸张,建1GW规模就得用5万吨铜,全球都在抢着建数据中心,这需求能不涨吗?再加上特高压电网每年都有大笔投资,这几块加起来,铜的需求就是指数级增长 供应端却掉了链子。全球40%的铜矿在智利、秘鲁,可这些地方的矿山要么老化减产,要么频繁罢工,新矿山从勘探到投产最少得等7年,慢的要10年。更要命的是,印尼的Grasburg矿山9月出了事故,今年产量直接从68万吨砍到25万吨,2026年还得再降35%,全球铜的供需缺口一下就拉大了。再加上美联储有降息预期,大宗商品本来就容易涨,铜价大概率是易涨难跌。铜陵有色有220万吨的冶炼产能,相当于手里攥着张“铜价看涨期权”,铜价每涨1000元/吨,公司利润就能多增一大块。 第二个机会点,自家矿山产能发力,成本直接压到1.96万/吨。以前铜陵有色主要靠买别人的矿来加工,铜精矿的加工费一波动,利润就跟着受影响。现在不一样了,自家的矿山成了“利润压舱石”。核心的米拉多铜矿二期7月刚投产,第一批2000吨铜精矿已经运回国了,等全部达产,每年能产31万吨铜精矿,在A股里也就比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差一点。 更关键的是成本降得离谱。二期用了新的选矿技术,成本比一期低30%,一期还2.8万/吨呢,二期直接跌到1.96万/吨。2025年公司计划自产19.49万吨铜精矿,比去年多26%,光米拉多铜矿的经营主体,上半年就赚了14.76亿,6月份单吨铜的净利润都有2.4万,这可是纯赚的钱,不用再看铜矿商的脸色。以前靠冶炼赚点加工费,现在自有矿占比提上来,等于把上游的利润也揣进了兜里,抗风险能力一下就强了。 第三个机会点,高端铜箔踩中新能源风口,从“卖原料”改赚“技术钱”。现在的铜陵有色早不只是“炼铜的”了,在高端铜箔这个新能源核心赛道上,已经站稳了脚跟。2025年国内铜箔总产值预计能超800亿,锂电池用的铜箔需求超40万吨,年增速15%以上,而电动车电池的负极集电体,偏偏就缺那种高端超薄铜箔,这市场缺口大得很。 公司早就提前布局了:控股的安徽铜冠铜箔,高精度储能用超薄铜箔二期5月刚投产,一年能产1万吨,设备全是进口的高端货,专门供应储能电池和高端电子设备。现在总共能产8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其中2万吨是高端产能,技术在国内能排到前列。这生意可比单纯炼铜赚钱多了——普通电解铜的毛利率也就10%左右,高端铜箔的毛利率能到25%以上,等于给公司开辟了第二条增长曲线,不用再单靠铜价吃饭。 不过市场也有顾虑。虽然不少机构都给了“买入”评级,西部证券、华安证券都看好长期价值,但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涨了6.39%,净利润却降了33.94%,主要是境外税务的问题拖了后腿。而且主力机构的持仓量比去年底少了1.2亿股,说明资金对短期业绩还有分歧。现在股价在5元左右,离近期的平均成本5.88元还有差距,正处于回落整理的阶段,想上车的话,得扛住短期的波动。 现在股民最纠结的是:米拉多铜矿二期的产能释放能有多快,年底能不能把自有矿的占比再提一提?高端铜箔的客户里有没有头部电池厂,订单能不能持续放量?上半年的税务问题是暂时的,还是会长期影响利润?要是铜价真能稳住7万以上,成本又压得这么低,公司的业绩拐点会不会很快出现?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