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铜价格 10月28日废铜价格行情:期现分化下现货逆势大涨1440-1670元/吨,山东区域领涨全国 一、价格整体情况:期价下跌1500元/吨,现货“量价齐升”突破8万元关口 10月28日国内废铜市场呈现**“期现分化、现货抗跌”**的显著特征。尽管当日沪铜主力合约(CU88)价格下跌1500元/吨至88370元/吨,但废铜现货受区域供应偏紧及下游需求回暖推动,全国主要城市回收价格普遍上涨,涨幅集中在1440-1670元/吨,市场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活跃态势。 核心数据显示:全国废铜回收均价突破8万元关口,维持在80000-80310元/吨区间,较前一日环比上涨2.1%,创本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其中高纯度品类(如光亮铜线、1#废铜)因回收利用率优势成为采购焦点,成交占比提升至65%以上,反映出产业链对优质原料的迫切需求。 二、区域差异:山东单日暴涨1670元/吨领跑,沿海工业带需求韧性凸显 当日废铜价格区域分化显著,华东、华北及华南沿海工业集中区表现强势,内陆市场跟涨动力稍弱: 山东:以80310元/吨的价格及1670元的单日涨幅领跑全国,光亮铜线、1#废铜等主力品种成交活跃,主因本地制造业订单回暖(家电、汽车线束生产需求增加),叠加废铜回收企业库存降至月均水平的60%,供需缺口推动价格跳涨。 厦门、石家庄、深圳:紧随其后,价格分别达80120元/吨(+1620元)、80050元/吨(+1610元)、80040元/吨(+1580元),三地作为华东、华北、华南的废铜流通枢纽,受台风后运输恢复及终端补库需求释放双重提振,市场流通量较上周增加12%。 广东、浙江:区域内价格呈现“高端领涨、中低端跟涨”特征,其中广东光亮铜线报78700-78900元/吨(+100元),浙江1#铜均价85550元/吨(-100元),反映不同加工深度的品类需求分化——高纯度原料受电炉铜杆厂抢货支撑,普通杂铜则因掺配比例限制涨幅收窄。
三、产品类型差异:光亮铜线价差突破6000元/吨,低纯度杂铜涨幅滞后 不同料型废铜价格延续“高端领涨、低端跟涨”格局,纯度差异导致价差进一步扩大: 高纯度加工料:光亮铜线(纯度≥99.95%)、1#废铜(含铜97%)价格涨幅居前,华东地区光亮铜线报86400元/吨(+150元),较普通2#铜价差扩大至1250元/吨;山东地区1#废铜与黄杂铜价差突破6000元/吨,创年内新高,反映短流程冶炼企业对低杂质原料的偏好增强。 中低纯度料:马达铜(含铜92-93%)、破碎黄铜(含铁<4%)涨幅相对滞后,广东马达铜报74100-74400元/吨(+100元),福建破碎黄铜价格维持在48150-48250元/吨(+50元),主要因下游黄铜铸件企业采购谨慎,成交以“小单补库”为主。 特殊功能料:磷铜边料(含磷0.15-0.4%)因电子元件需求回暖价格逆势上涨,广东报价81600-81900元/吨(+100元),成为当日唯一跑赢沪铜期货的细分品类。
四、驱动因素:供应偏紧叠加需求回暖,“低库存+高周转”支撑价格上行 当日废铜现货价格逆势大涨的核心逻辑围绕**“供需错配+成本支撑”展开**: 供应端收缩:全国废铜加工企业库存同比下降30%,山东、厦门等主产区因环保检查升级,中小型回收点开工率不足50%,导致高纯度废铜流通量减少15%-20%,形成“卖方市场”格局。 需求端回暖:下游铜杆、铜板带企业开工率回升至70%以上,其中华东地区低氧杆企业周度采购量增加2000吨,废铜替代电解铜的经济性凸显(当前废铜-电解铜价差收窄至800元/吨以内)。 期现套利窗口打开:沪铜主力合约价格下跌导致现货升水扩大至1200元/吨,贸易商“期货抛空+现货采购”的套利行为增加,进一步推升现货成交活跃度。
五、后市展望:短期现货或延续强势,中长期警惕期货回调传导 短期(1-2周):供应缺口未补,价格或上探82000元/吨 中长期(11月后):供需趋于平衡,价格回归基本面驱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