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有新发现!但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否定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 ...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邀请

每经编辑|段炼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在国际权威考古期刊《Antiquity》上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秦陵木质建筑的用材之谜,为理解秦帝国庞大的资源动员体系提供了全新实物证据。

UHIKeE3ylpjdZLKv0Ybm6AftrPCgRxc8WiaEl1OZBkstBG1icicSbqhSJL1ovWgCuBzrWb2gpIicCGu7SXR4gKDKrg.png

此项研究对来自兵马俑一、二号坑、百戏俑坑及石铠甲坑的657份炭化木质建筑构件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构成这些坑体主体建筑的木材,主要并非来自当地,而是大量使用了生于高海拔山区的暗针叶树种。暗针叶树种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尤其是在所分析样品中占比最高的冷杉属。

以秦岭北坡为例,针叶林带主要出现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而高度超过2300米的山体才会有冷杉林亚带的分布这意味着,为建设陵寝,秦帝国实施了跨越长距离、直至高海拔区域的木材采集战略

距离秦陵最近的骊山不具备提供这些树种的条件,从直线距离上来看,秦岭东段海拔较高的山峰也许是更为便利的选择,如华山最高峰草链岭。然而,实际的木材调集还需考虑运输的便利性和成本等。目前的证据也尚不足以否定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即用于秦陵的木材为“蜀、荆地材”。

CFF20LXzkOyIUXAeuyHV9ghmQeS0Ls5AIAOhj9xk7HcBYKm5YlicTOQHOV08SxUZaxsrUE8aiaFKfSdNnzaibt3Rw.png

△陪葬坑过洞主要木质框架结构示意图(A1:兵马俑坑;A2:K9901及K9801;B:兵马俑一号坑内炭化木质建筑结构)

研究进一步揭示,不同陪葬坑的用材存在显著规律性差异。修建时间较早的石铠甲坑主要使用生于较低海拔的侧柏等柏木;而处于陵园工程收尾阶段、被认为存在仓促赶工迹象的兵马俑坑,其木材则几乎全部转变为高海拔的暗针叶林树种。结合来看,随着修建工程的推进,所使用主要针叶材树种的分布海拔逐渐增高。这意味着这些木材可能采集自空间分布比较集中的山地森林,所调查俑坑内木质建筑部件的选材受到了所采伐山地针叶林植被变化的影响。这一变化趋势暗示,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大规模的集中采伐可能显著消耗了原有的森林资源,迫使建设者不断向更高的山地深处开拓

CFF20LXzkOyIUXAeuyHV9ghmQeS0Ls5AClcFhWICr50z736I6J410iau6Z4aKeUY8ZAHGB3xNH8uAhDzbHwENzg.png

△冷杉属(A-C)、云杉属(D-F)及铁杉属(G-I)的显微构造

针对古代儒家典籍中关于“君松椁,大夫柏椁”的用材礼制记载,这项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分析显示,秦陵陪葬坑的木材选择,并未发现严格遵循此类象征性等级的明确证据。空间位置与重要性相近的陪葬坑,其主要用材却截然不同。这似乎在说,在这项伟大的工程实践中,秦人的选材策略更侧重于木材的供应保障与工程实际需求,体现了鲜明的实用考量

记者了解到,此次研究是针对秦陵木质建筑遗存的首次系统性分析,不仅为陵园建设的用材来源之谜提供了更多证据,更为探寻秦帝国的资源管理、生态影响及国家动员能力等重大问题,开辟了新的科学路径。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西安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流水线上的郑州,这次能“爆”吗?发布时间:2025-10-22
下一篇:
缅甸电诈园区周边逾2500台“星链”设备,已被切断!发布时间:2025-10-23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