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刘曦 每经编辑|余婷婷 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正使激光雷达从“功能选项”加速迈向“系统刚需”。 盖世汽车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激光雷达装机量突破150万颗,同比增长179.7%;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达100.2万颗,同比增长71%,全年有望冲击250万颗。 市场需求的提升直接推动了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布局进程。当前,L2++乃至L3级技术已成为车企发展的重点方向,在自动驾驶级别向L3级演进的过程中,单车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也从早期的1至2颗显著提升至4至5颗,以满足更复杂的感知与冗余需求。 随着激光雷达成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以及感知需求的升级与安全角色的转变,行业竞争维度已从初期的硬件配置堆叠,全面转向以芯片自研与系统集成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实力之争。 芯片降本与车规认证:激光雷达迈入安全刚需时代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是55.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这一数字到2025年可能会接近65%。而在车企价格战及智驾快速“上车”的背景下,激光雷达行业正面临一场大规模的价格调整。 目前,头部激光雷达厂商早已开始布局。例如,速腾聚创执行董事兼CEO邱纯潮向记者表示,公司于去年4月推出了200美元(约合1400元人民币)的激光雷达,目标是将其应用于15万元级别的车型;禾赛科技方面,其ATX激光雷达相较上一代产品价格降幅50%,在大规模出货的前提下目前也已下探至200美元。 激光雷达行业正经历着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转折,核心关键之一便是自研芯片带来的成本下降。东莞证券研报显示,早期激光雷达采用通用芯片,功能利用率低,造成成本浪费,而自研芯片可剔除不需要的功能,从而显著降低成本。邱纯潮指出,过去10年,激光雷达价格从最初的七八万美元一路降至如今的200美元,同时性能还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突破主要归功于芯片化。
图片来源:速腾聚创官网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