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 汇丰亚太方面给出的私有化建议为每股计划股份提供155港元的现金代价,较恒生 这也意味着自1972年上市的恒生 有分析认为,近几年汇丰持续推动集团内部改革,私有化恒生 每股155港元现金付款,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 根据联合公告, 截至前述公告发布时,恒生银行股份总数约18.76亿股,其中约6.85亿股将构成计划股份。汇丰亚太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恒生银行股份合计约11.88亿股,占比约63.33%。 以此计算,此次私有化汇丰亚太需向计划股东支付的现金总额约为1062亿港元。 “透过此建议,汇丰为恒生的少数股东提供即时变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无需等待未来股息的情况下,实现汇丰对恒生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据悉,恒生银行2025年第三次中期股息将全额派发给股东,不会从对价中扣除,后续若有其他股息则将进行相应调整。 前述公告还提及,这项建议须待多项条件达成后方可实施,包括获得计划股东、高等法院批准等。汇丰亚太将以汇丰集团内部资源支付所需资金,预计交易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私有化背后:恒生银行地产信贷承压 恒生银行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09.75亿港元,同比增长3%;除税前溢利80.97亿港元,同比下跌28.39%;股东应得溢利下跌30.46%,为68.80亿港元;每股盈利减少34%,为每股3.34港元。 截至6月底,该行已作信贷减值的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达到250.12亿港元,较半年前增加52亿港元,增幅达26%。被归类为“第二阶段”的贷款,由2024年底的294.38亿港元增至668.51亿港元。据悉,“第二阶段”指信贷风险显著增加的资产,需计提全周期预期损失。 为应对资本比率的下降,汇丰预计,通过内生性资本增长,并暂停未来三个季度的股票回购计划,其CET1比率将恢复至14.0%至14.5%的目标运营区间。 恒生银行称,接到汇丰的私有化建议后,已成立由该行5位无利害关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审议私有化建议,并就该私有化安排是否公平及合理提出建议,后续该行还将委任独立财务顾问。 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表示:“此建议(私有化恒生银行)亦代表汇丰对香港经济的重大投资,反映我们对这个市场的信心,以及其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以及连接国际市场与内地超级联系人的角色。” 将保留恒生银行品牌、分行网络等 据媒体报道,就汇丰拟私有化恒生银行,香港金管局称,已知悉有关计划,一直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并按既定机制和程序进行有关监管审批。 据悉,此次私有化后,恒生银行将保留其根据香港银行业条例所独立获授的持牌银行认可,并维持独立的企业管治、品牌形象、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分行网络。而其持续了53年的香港上市公司地位将撤销。 恒生银行创办于1933年,最初是林炳炎联合何善衡、梁植伟等创办的恒生银号。1965年,香港爆发大型银行危机,恒生银行曾在一天内失去存款总额的六分之一,危局之下,恒生银行被迫壮士断腕,向发钞行汇丰银行求救,后者则以5100万港元代价购入恒生银行51%股权,平息挤兑风潮。 此后,恒生银行业务大幅扩展,整体声誉及资本实力大增,不仅迅速渡过了当时的银行业危机,在之后50多年持续健康发展,市场竞争力及整体财务表现长期位居香港银行业前列。 目前,恒生银行在香港有超过250个服务网点,近年积极拓展中国内地市场,并于2007年成立恒生(中国),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内地网点有员工1263名,香港及其他地区有员工6880人。 据悉,此次私有化不会改变恒生银行与其客户的日常互动,客户的银行账户和客户经理等将维持不变。 汇丰方面表示,在此之上,恒生银行客户更可享受汇丰更广阔的全球网络及金融产品配套。私有化后,汇丰亦能更大规模以及更同步地在两个品牌部署科技投资,为客户提供创新及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