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通网9月26日讯—— 美联储内部关于货币政策的激烈争论正在上演!新任美联储理事米兰以“舌战群儒”的姿态,力主大幅降息,试图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心针。然而,他的激进主张却遭到多位同僚的谨慎反对,凸显出美联储内部在通胀与就业目标平衡上的深刻分歧。
美联储内部关于货币政策的激烈争论正在上演!新任美联储理事米兰以“舌战群儒”的姿态,力主大幅降息,试图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心针。然而,他的激进主张却遭到多位同僚的谨慎反对,凸显出美联储内部在通胀与就业目标平衡上的深刻分歧。
一、 孤军奋战:米兰的“大幅降息”激进论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任美联储理事米兰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主降派”先锋。自其提名在9月中旬获参议院确认后,他便迅速投身于推动降息的行动中。在上周的美联储会议上,他更是孤身投下反对票,主张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而非会议决定的25个基点。 米兰的核心论点在于,他认为当前的政策利率限制性过强,犹如一把悬在经济头上的利剑。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过高的利率将使经济在面对下行冲击时异常脆弱,甚至可能引发劳动力市场的崩溃。为此,他大胆提议,应在未来几次会议上累计降息两个百分点,即每次会议都降息50个基点。对于同僚们普遍担忧的关税可能推高通胀问题,米兰则不以为然,他认为目前并无实质性证据表明关税会重新点燃通胀,相反,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收紧政策反而可能成为压低通胀的因素。 二、 主流共识:多数官员主张“谨慎行事”与“数据依赖”与米兰的激进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联储内部绝大多数官员倾向于更为谨慎和渐进的降息路径。他们虽然也同意需要关注经济风险,但并不认为已经到了需要“下猛药”的时刻。 (1)古尔斯比的“黄金路径”之忧 (2)施密德的“略具限制性”平衡术 (3)戴利与鲍曼的“中间道路” 三、 辩论焦点:通胀、劳动力与外部因素孰轻孰重这场内部大辩论的核心,实则是对几大关键经济变量判断的差异。首先是对通胀前景的判断,“谨慎派”认为通胀虽有所缓和,但四年高于目标的现实和潜在的上行风险(如关税)不容忽视;“主降派”米兰则更倾向于认为通胀威胁已过。其次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评估,双方都看到了降温迹象,但对“降温”的程度和紧迫性判断迥异。最后是对外部因素(如移民政策、关税)影响的解读也存在明显分歧,这进一步加剧了政策路径选择上的复杂性。 总结目前,美联储内部的这场货币政策“路线之争”仍在持续发酵。米兰凭借其频繁的公开亮相,如同“舌战群儒”,竭力为大幅降息争取支持,但其观点在美联储内部仍显孤立。而包括古尔斯比、施密德在内的多数官员,则坚守着谨慎行事的底线。这场辩论的结果,将深刻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如何调和分歧、凝聚共识,在通胀与就业这两个目标之间走好钢丝,将是接下来全球市场关注的绝对焦点。这场内部分歧的公开化,也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将充满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