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利弗莫尔的教训到交易智慧的沉淀 一、不赚钱的“忍耐力”,顶级交易者的生存哲学 “投机祖师爷利弗莫尔曾有整整6年不赚钱,因为没有适合他的行情。我认识到这一点后,也不再急躁了。”沪上十二少(本名李咏泽)的这段话,揭示了长期盈利的核心逻辑:市场机会稀缺性决定交易频率,而非交易频率决定盈利。她直言,一年只需精准捕捉1-2次高盈亏比机会,便足以覆盖全年开支,但这类机会“少之又少”。 这种“忍耐”并非被动躺平,而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刻认知: 趋势的稀缺性,商品市场真正的大趋势行情极少,多数时间处于震荡。强行交易只会频繁止损,消耗本金。 随机性的本质,市场无确定性机会,所有趋势都是“事后清晰”,当下永远充满不确定性。预测失效是常态,需接受“技术分析有时准有时不准”。 二、利弗莫尔的教训,为何“忍耐”比“能力”更重要? 沪上十二少常以利弗莫尔为鉴,其悲剧根源恰是“忍耐力”的崩塌: 过度自信与杠杆滥用,929年做空获利1亿美元后,利弗莫尔逆势死扛棉花期货,因杠杆放大亏损导致第四次破产。 情绪化交易,晚年深陷抑郁,在“明知规则却控制不住手”中走向自杀,遗书称“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对比启示: 利弗莫尔的失败在于将交易视为“战胜市场的赌局”,而沪上十二少则视其为“等待概率优势的生存游戏”。她坦言:“市场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适应的。” 三、如何实践“长时间不赚钱”的智慧?八大铁律护航 沪上十二少提出交易系统的核心原则,确保在等待中守住本金: 择时待机,放弃完美主义 只做“高胜率+高盈亏比”的定式交易,入场点必须是行情起爆点。宁可错过十次机会,也不做一次模棱两可的交易。 案例:她曾因“震荡上涨三角形”看跌形态做空锌、镍、PP,最终锌逆势上涨,但镍和PP下跌带来的盈利覆盖亏损——接受部分失效,靠概率取胜。 资金管理,1%风险底线。单笔亏损严格控制在本金1%以内。例如100万资金,若止损需200点,则仓位降至5手(原计划10手),而非放宽止损。 盈利出金机制,定期提取利润,规避黑天鹅对账户的毁灭性冲击。 持仓原则,无信号不进,有信号不乱动 未达系统标准不开仓,持仓后若未触发止损或保本线,则“无视震荡”,避免因情绪提前平仓。 能力圈自律,拒绝“全能幻觉” 不熟品种不做(如受外盘影响大的有色);不擅风格不做(如性子慢者不做高频交易)。 四、给普通交易者的启示,从“暴富幻想”到“生存现实” 沪上十二少一针见血指出散户的通病: “大多数人嘴上说要赚钱,实际却在送钱——他们有一套‘稳定的亏钱系统’。” 破局三步曲: 承认无知,接受技术分析只是“工具”而非圣杯,其价值在于提供交易依据,而非保证盈利。 构建个性化系统,交易周期、指标选择需匹配性格(如急性者不做长线),系统越简单越有效。 训练“机械执行”心态,通过交易日记复盘情绪漏洞,将“计划→执行”转化为本能反应。 五、在不确定市场中,做“确定”的自己 沪上十二少的智慧,在于将交易从“追逐利润的焦虑”转化为“守护本金的修行”。正如她所言: “当你不再奢望天天赚钱,反而离赚钱更近了。市场关上一扇门时,总会打开另一扇窗——但若你因急躁撞死在门前,便永远看不到窗外的光。” 这种“长时间不赚钱”的底气,源于系统化的纪律、概率思维的实践,以及对人性弱点的彻悟。或许,这才是穿越牛熊的终极答案。 注:沪上十二少(李咏泽)观点综合自其在雪球、头条的访谈及演讲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