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vol 资料来源| 公开数据、公开资料 本文250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当初抢着订鸡苗时,谁能想到现在鸡蛋卖不上价,连饲料钱都快赚不回来了? 更别说眼睁睁看着刚下的鸡蛋往沟里倒,心都在滴血啊!”站在自家存栏量5万羽的鸡舍前,养殖户老李望着传送带上源源不断的鸡蛋,又转头看向不远处装满废弃鸡蛋的土沟,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场从年初延续至今的鸡蛋期货暴跌,不仅让养殖户、期民承压,更让部分鸡蛋生产商陷入“产蛋易、卖蛋难”的绝境,无奈选择丢弃鸡蛋。 时间倒回2023年年底,鸡蛋市场还一片火热。 当时鸡蛋现货价格稳定在5.2元/斤,期货主力合约更是冲到5.8元/斤。 老李算了笔账:一只蛋鸡从雏鸡到产蛋,成本大概120元,只要鸡蛋价格维持在4.5元以上,就能稳赚。看着身边不少同行扩栏后赚得盆满钵满,他咬牙凑了200万元,从山东一家种禽企业订了3万羽高产蛋鸡苗,还特意升级了鸡舍的温控和自动喂料设备,盼着2024年能大干一场。 “那时候鸡苗都要排队抢,订金交晚了都拿不到货。”老李回忆,当时种禽企业的订单排到了2024年3月,不少养殖户怕后期鸡苗涨价,甚至一次性订下半年的量。 他隔壁村的王老板更激进,直接把原来的2万羽鸡舍扩建到8万羽,还拍着胸脯跟他说:“只要产蛋量跟上,明年这时候就能换辆新车。” 然而,市场的转折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2024年3月,老李的第一批蛋鸡开始产蛋,可鸡蛋价格却没按预期走——现货价从5元/斤一路跌到4.2元/斤,期货主力合约更是“断崖式”下跌,4月中旬直接跌破4元,5月初甚至触及3.6元的低位,创下近三年新低。 “每天产蛋2000斤,按现在3.8元/斤的收购价,一天营收才7600元。可光是饲料钱,一天就要8000元,还不算水电、人工和设备折旧。”老李给记者算了笔实时账,现在卖一天鸡蛋,就要亏400元,这还没算当初订鸡苗的成本。 更让他焦虑的是,周边养殖场的鸡蛋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他去当地批发市场送货时看到,原本只有10家鸡蛋批发商的市场,现在新增了5家,每家都堆着小山似的鸡蛋箱,“收购商压价压得厉害,少一分钱都不收,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比老李更惨的,是河北邢台的鸡蛋生产商老赵。 他经营着一家存栏量20万羽的中型蛋鸡场,4月以来,鸡蛋收购价一路跌到3.5元/斤,“卖一斤亏一斤,连运输费都不够”。 更棘手的是,鸡蛋储存需要恒温冷库,他的冷库容量只有50吨,而鸡场每天产蛋10吨,不到一周就满了。联系了周边十几个批发市场和食品厂,对方要么压价到3.4元/斤,要么直接说“暂时不要货”。 “总不能让鸡蛋在鸡舍里坏了吧?”老赵红着眼眶说,4月25日那天,他看着冷库堆得满满当当的鸡蛋,又看着鸡舍里还在不断产出的新蛋,只能狠下心,让工人把近3吨存放了5天的鸡蛋装上车,拉到郊外的土沟里倒掉。“倒的时候工人都不忍心,说这都是鸡一天天地生出来的,就跟扔粮食一样。 可我有什么办法?运去市场卖,亏的钱比鸡蛋本身还多;留在库里,过两天全坏了,更一文不值。” 据老赵介绍,他们当地有七八家中小型蛋鸡场,最近一个月里,有三家都出现过倒鸡蛋的情况,少则一两吨,多则五六吨。 “有个同行实在扛不住,已经把一部分蛋鸡提前淘汰了,虽然亏了买鸡苗的钱,但至少不用再亏饲料钱了。” 这场暴跌背后,是供需两端的“双重挤压”。从供应端看,2023年下半年的高蛋价让养殖户集体扩栏,像老李这样的中小养殖户扩栏幅度普遍在30%-50%,大型养殖企业更是加码布局新增蛋鸡存栏量100万羽,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同比增长12%,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养殖技术的提升让蛋鸡产蛋率从原来的80%提高到85%以上,老李的新鸡舍里,蛋鸡日均产蛋量比老鸡舍多了5枚/百羽,“蛋下得越多,反而越不值钱”。 需求端的疲软则让困境雪上加霜。进入5月后,气温升高,鸡蛋储存周期缩短,餐馆、食品厂等大客户的采购量减少。老李合作了3年的一家蛋糕店,原本每月采购500斤鸡蛋,现在只订300斤,“老板说夏天蛋糕销量降了,还得控制成本,改用更便宜的豆制品替代部分鸡蛋”。 此外,今年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5%,牛肉、羊肉价格也有所回落,不少消费者买菜时更愿意选肉,鸡蛋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消失。 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老李只能想办法“节流”。 他把鸡舍的照明时间从16小时缩减到14小时,减少蛋鸡的能量消耗;原本喂的高蛋白饲料,现在掺了10%的玉米芯粉,“虽然产蛋率降了一点,但能省点饲料钱”。 至于年初规划的“换新车”,他苦笑着说:“能保住本就不错了,现在就盼着秋天需求上来,价格能回点血。” 而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投资者老陈的心情比老李还要沉重。 作为有5年期货交易经验的“老期民”,老陈年初看到鸡蛋现货价高、养殖户扩栏热情足,又查了历史数据——往年春季鸡蛋需求虽有波动,但夏季后往往会因开学、中秋等需求回暖,价格迎来一波上涨。 于是,他在2024年2月,以5.3元/斤的价格,重仓买入了10手鸡蛋期货2409合约(1手=5吨),还加了3倍杠杆,“当时想着,等价格涨到5.8元就平仓,能赚2万多,够给家里换台新冰箱了”。 可市场并未按老陈的预期走。 3月下旬开始,鸡蛋期货价格一路下跌,他起初以为是短期调整,没舍得割肉,还想着“补仓摊薄成本”。 4月初,他又追加了5手,把成本拉到了5.1元/斤。没想到,价格跌势更猛,4月中旬跌破4元时,期货公司的风险提示短信一条接一条发过来,“账户保证金不足,要么补钱,要么平仓”。 “那时候手里没多少闲钱,补仓根本不现实。”老陈说,4月20日那天,他看着盘面价格跌到3.8元,实在扛不住了,只能手动平仓。 算下来,15手合约总共亏了近12万元,“不仅冰箱换不成了,连女儿下半年的学费都得从存款里挪”。 更让他懊悔的是,当初没仔细研究供应端数据,“只看到了往年的需求规律,却没注意到2024年在产蛋鸡存栏量创了新高,供应早已经过剩了”。 如今,鸡蛋期货市场仍在低位震荡,不少机构预测,短期内供过于求的局面难有改观。 对于老李、老赵这样的生产商来说,倒鸡蛋的无奈或许还会持续,他们只能一边缩减成本,一边盼着需求回暖;对于老陈这样的投资者,也开始重新审视市场,“以后再也不敢只凭经验下单,得把供需数据、行业动态都摸透了,才能再进场”。 市场的波动从不留情,但无论是身处产业链上游的生产商,还是参与交易的期民,都在这场沉浮里学着调整节奏,等待下一个平衡的到来。 |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