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施压不让买俄罗斯石油,印度狂砸80亿寻找出路,却被猛泼一盆冷水,对手可是中国,它真能突出重围吗? 特朗普政府近期签署的关税行政令正式落地,美国对印度商品的关税税率一口气飙升至50%,使印度一跃成为被美国加征关税,最高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美国对印度商品50%关税生效】 更让印度措手不及的是,美方还单方面取消了一系列,与印度签订的重要订单。这记“组合拳”不偏不倚,重重击中了印度经济的软肋,令本已面临高通胀、高失业率,和外汇储备压力的莫迪政府雪上加霜。 可以说,作为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惩罚,美国对印度施加了巨大的外交和政治压力,试图迫使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美国深知石油对于印度的重要性,印度作为能源需求大国,石油是其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命脉。 切断印度与俄罗斯的石油贸易,无疑是想从经济和能源层面扼住印度的咽喉,让印度在美俄博弈中乖乖就范,站在美国一边。 然而令华盛顿意外的是,这次被逼急了的印度,居然史无前例地和美国对着干。莫迪政府不仅公开拒绝美方要求,还加速开启了寻找能源新出路的战略布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雄心勃勃的“国家绿氢任务”。 【印度豪掷80亿卢比搞新能源】 根据该计划,印度提出到2030年,要占据全球近10%的绿氢市场份额,并致力于成为全球绿氢出口中心,预计总投资超过80亿卢比,创造60多万个就业岗位,最终实现年产500万吨绿氢。 这一战略既出于减排考虑,更关键的是要减轻对进口原油的过度依赖,缓解国家外汇储备压力。 目前印度已在多个邦出台氢能扶持政策,安永报告预计到2030年,其绿氢生产成本可下降约40%。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前突破50%,各大企业也纷纷发布投资计划,一副全力冲刺绿氢赛道的姿态。 但很快,《日经亚洲评论》就发表分析文章,直言印度在绿氢道路上,将面对一个“令人敬畏又极难战胜的对手”——中国。 【中国在绿氢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文章指出,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实力,和可再生能源的飞速发展,在绿氢领域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领先优势体系,让印度难以望其项背。 比如,中国石化与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合作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氢/绿氨生产综合体。这类超级工程不仅展现了,中国在绿氢领域的宏大布局,更突显了中国在系统集成、建设速度和成本控制上的显著优势。 反观印度,虽然目标宏大,却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其电网设施老旧,输电损耗高、供电不稳定,严重影响绿氢生产的连续性和效率。 而储能系统成本高昂、土地获取流程复杂繁琐、政策框架尚不清晰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项目的实际推进。 【印度制造的电解槽设备】 最关键的是成本差距。中国电解槽的价格几乎只有印度的三分之一,这使中国绿氢在出口市场上,具备显著的价格竞争力。而印度仍高度依赖进口设备,导致初始投资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即便政府补贴也难在短期内扭转这一劣势。 此外,中国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也为绿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太阳能是生产绿氢的重要能源来源,中国在太阳能技术研发、产业规模和市场应用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低成本的太阳能电力,使中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绿氢。印度虽然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潜力,但在太阳能产业发展上,远远落后于中国,甚至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还在不断增加。 【中国光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客观来看,印度发展绿氢的雄心值得肯定。释放绿色能源潜力、减少化石燃料进口,既符合印度国家利益,也顺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但在面对中国这个强大的对手时,印度的胜算确实不大。绿氢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的。 对印度而言,与其好高骛远地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如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加强技术研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环境,这些才是印度绿氢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