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经贸关系近年来面临诸多挑战,美国政府多次通过关税手段施加压力,导致大豆等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每年需求量超过一亿吨,主要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领域。 过去,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023至2024营销年出口到中国的数量约两千两百万吨,价值超过一百二十亿美元。
但自从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以来,中国进口策略逐步调整,转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确保供应链稳定。这种转变并非仓促之举,而是通过长期协议和本土产能提升来实现的。 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达七千四百六十五万吨,同比增长百分之六点七,本土大豆产量也在稳步增加,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上升百分之十以上。 这种多元化布局比以往更注重风险分散,避免对单一来源的过度依赖,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动姿态。
特朗普于2025年8月10日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呼吁,希望中国将美国大豆采购量增加到原有水平的四倍。 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市场波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当日上涨百分之二点四,达到每蒲式耳十点一一美元,但随后回落,因为实际订单并未出现。
特朗普的帖子中提到,中国担心大豆短缺,并感谢中国领导人,这显示出美方试图通过公开施压推动谈判。 但从数据看,中国大豆库存充足,上半年从南美采购已覆盖需求,9月和10月的订单分别八百万吨和四百万吨,全部来自巴西和阿根廷。 这种对比突出中国策略的进步:过去进口结构易受美国政策影响,导致价格波动,如今通过提前布局和多国合作,实现了更强的韧性。 美国大豆协会在8月19日致信特朗普,强调如果无法与中国达成协议,豆农将面临成本回收困难,库存积压可能导致产业萎缩。该协会指出,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出口占比高达百分之五十四,但2025年新季订单至今为零。 这封信反映出美国农业部门的内部压力,新季作物即将收获,却缺乏主要买家,价格跌至每蒲式耳八美元左右,一些农场已出现亏损。
相比2018年贸易摩擦初期,当时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六十,如今降至百分之五十四以下,显示中国已成功减少依赖。 特朗普的呼吁从8月10日开始,至今已持续十九天,但标题中提到的二十五天可能涵盖更广的施压期,包括前期关税延期讨论。美方延长关税休战期九十天,通过行政令签署,这为谈判留出空间,但未改变中国谨慎态度。 中国大豆需求长期稳定,作为畜牧业关键原料,年进口量保持高位,但采购决策基于公平条件。如果美国不降低对华商品的额外关税,目前平均百分之二十三,中国采购规模可能维持有限水平,无法解决美国库存危机。
分析师指出,中国从南美获得的供应已足以覆盖需求,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2024年对华出口一亿零二百万吨,增长百分之二十九。这种替代能力的增强是通过签订多年供应合同推进的,甚至部分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减少对美元定价的敏感性。 相比之前单一市场模式,现在的双轨策略,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显著进步。即使面对美方公开呼吁,中国也无需急于回应,因为库存充足且替代来源可靠。
事件的核心在于大豆贸易已成为中美经贸博弈的焦点。美国大豆产业高度依赖出口,2024年产量四点一六亿蒲式耳,出口占比百分之四十九,其中中国市场至关重要。但特朗普政府过去几年通过关税政策扰乱了这一平衡,导致美国农民支持率可能受影响,许多豆农是共和党选民。 如果问题持续,可能会在选举中造成负面效应。中国方面,通过推动大豆进口渠道扩展,不仅维护了国内需求,还提升了在谈判中的话语权。2025年上半年,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整体下滑百分之五十三,大豆部分减少百分之五十一,这数据反映出美方施压的副作用。
至今,尚未有大规模采购协议公布,中国继续维持南美渠道,美国订单仍为零。这情况比2024年同期更严峻,当时虽受关税影响,但仍有部分订单通过豁免维持,如今完全停滞。 美方希望通过延长关税期限缓解紧张,但中国强调需先解决额外关税和市场准入问题。谈判细节可能涉及结算方式,中国推动更多人民币使用,减少美元主导,这在长远上有助于全球贸易多样化。 中国大豆策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掌控,进步在于供应链优化和风险管理。如果美方仅聚焦大豆而不触及其他议题,谈判难有突破。中国通过本土产能和多国协议,确保大豆供应不受单一因素制约,维护国家利益。 特朗普的持续施压虽加速了公开讨论,但也暴露了美国农业的脆弱性。大豆价格从呼吁后短暂上涨到回落,反映市场对实际成交的疑虑。中国无采购紧迫感,因为巴西和阿根廷合作深化,2024年阿根廷对华出口增加显著。 这种对比凸显中美在贸易中的不同位置:美国寻求快速出口以缓解库存,中国则注重长期稳定框架。事件发展需美方显示诚意,如取消不合理关税,否则中国可能仅象征性购买少量,无法形成稳定关系。 如今,中国大豆进口预计2025年达一亿六百万吨,主要依赖南美,这布局比过去更具战略深度,避免暴露于单一市场。特朗普的努力虽突出了美国农民的需求,但未改变中国的底线。中国态度明确,合作基于对等,保障自身发展。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