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精炼铜市场呈现"产量增速落后于需求"的失衡格局:产量同比增长3.6%至1421万吨,消费量攀升4.8%达1396万吨,过剩量25.1万吨,较上年收窄36.5%。 供给端:非洲成核心增量源 刚果(金)以Kamoa等矿山扩产实现9.5%产量增长,蒙古Oyu Tolgoi地下项目投产推动产量激增31%,两者合计贡献全球增量超40%。传统产铜国中,秘鲁(2.7%)与智利(2.6%)维持微增,但印尼因Grasberg等矿山减产,产量暴跌36%。 需求端:中国主导与区域分化 中国需求增长7.5%,全球份额提升至58%,但净进口量下降2.6%,反映国内冶炼产能扩张对进口替代效应。非中国区域消费增长1%,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贡献主要增量;而欧盟、日本、美国消费集体下滑,形成"新兴市场补位、发达市场萎缩"的分化格局。 市场隐忧:过剩收窄但结构性矛盾凸显 尽管供需差额同比缩小,但区域失衡加剧:美国制造业扩张引发"铜资源虹吸",COMEX铜库存超越LME成全球最大仓储中心,美铜溢价创历史新高。国内电解铜产量创新高与海外关税政策(如对华精铜加征463%关税)形成对冲,下半年需关注美联储降息对终端需求的刺激作用及铜精矿加工费低位对冶炼产能的约束。 
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其他用途,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