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 27 日多晶硅期货行情分析及未来展望 一、当日行情走势与核心驱动因素 - 价格表现与市场情绪8 月 27 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呈现单边下行走势,收盘价为 4869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 2505 元,跌幅达 4.89%。盘中最低触及 48540 元 / 吨,创近一个月新低,成交量 50.24 万手,持仓量增至 15.71 万手,空头增仓 1.97 万手,显示市场看空情绪浓厚。这一走势与当日国内期货市场整体低迷氛围吻合,多晶硅成为跌幅最大的品种之一。
- 交割压力与库存矛盾当前多晶硅仓单数量已增至 6540 手(约 3.27 万吨),临近 9 月交割月,持仓量持续增加加剧了市场对交割品集中流入的担忧。现货市场同步承压,N 型复投硅料价格虽涨至 49000 元 / 吨,但最低交割品价格与期货价差扩大至 2130 元 / 吨,现货贴水幅度创年内新高。同时,西南地区水电复产导致周度产量环比增加 500 吨至 2.97 万吨,而下游硅片企业采购意愿低迷,库存去化不畅,产业 “量价分离” 格局进一步凸显。
- 政策预期降温与资金流出尽管前期市场对 “反内卷” 政策抱有较高期待,但上周光伏行业会议仅明确组件限价和以需定产原则,未提及产能收储等实质性措施,市场乐观情绪迅速消退。叠加工信部 9 月 30 日前完成的 41 家企业节能监察尚未释放明确信号,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当日多晶硅期货资金流出规模环比增加 30%,成交量降至近两周低位。
二、未来趋势预测与关键变量- 短期(1-2 周):交割压力主导调整库存周期与仓单博弈:当前社会库存已突破 15 万吨,叠加仓单压力,预计 9 月交割前价格将下探 48000 元 / 吨支撑位。若仓单注销比例低于 30%,可能引发空头进一步打压至 47000 元 / 吨。技术面破位风险:日线级别价格跌破 50000 元 / 吨关键支撑,MACD 指标绿柱放大,RSI 指标跌至 30 超卖区间,若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可能触发程序化交易止损盘,加剧下行趋势。
- 中期(1-3 个月):产能整合与政策博弈供给侧改革深化:工信部专项节能监察要求 9 月底前完成,单位电耗超过 60kWh/kg 的落后产能面临关停风险,预计四季度行业产能将减少 15%-20%,头部企业(如通威、大全)市占率有望提升至 85% 以上。需求端结构性机会: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 2025 年达 655GW(同比 + 10%),中国占比 53%,N 型电池渗透率突破 60% 推动高品质硅料需求。若 9 月组件排产环比回升 10% 以上,多晶硅价格有望在 46000-48000 元 / 吨区间企稳。
- 长期(6-12 个月):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N 型硅料技术壁垒:N 型硅料生产对纯度要求提升至 99.9999999%(9N),头部企业通过改良西门子法将综合能耗降至 60kWh/kg 以下,成本优势扩大至 15% 以上,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国际竞争格局演变: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落地,中国多晶硅出口面临 50% 关税壁垒,倒逼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如协鑫科技在中东建设 5 万吨颗粒硅项目)。若欧盟碳关税(CBAM)在 2026 年全面实施,国内高耗能产能将面临额外成本压力。
三、风险提示与策略建议- 重点关注事件9 月 15 日前后:工信部公布节能监察结果,落后产能出清进度将影响市场对供给收缩的定价。9 月 25 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 8 月硅料供需数据,若库存去化率超预期,可能触发空头获利了结。10 月中旬:多晶硅企业三季报披露,关注大全能源等头部企业减产对利润的边际改善效果。
- 交易策略投机策略:短期可依托 50000 元 / 吨压力位轻仓试空,止损设于 51000 元 / 吨;若价格跌破 48000 元 / 吨,可加仓至总仓位的 20%,目标看至 45000 元 / 吨。套利策略:关注 11-12 月合约反套机会,当前价差(11 月 - 12 月)为 - 800 元 / 吨,若交割压力缓解后价差收窄至 - 300 元 / 吨,可平仓获利。产业策略:硅片企业可在 47000-48000 元 / 吨区间分批采购 3 个月用量,锁定成本;硅料企业建议维持 50% 以下开工率,优先消化库存而非追求产量。
四、结论8 月 27 日多晶硅期货的大幅下跌是交割压力、库存高企与政策预期降温共振的结果,短期市场仍将围绕仓单博弈展开。中期来看,产能整合与 N 型技术迭代将重塑行业格局,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壁垒的头部企业有望率先受益。投资者需密切跟踪政策落地节奏与需求端边际变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握结构性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