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美国中西部,大豆田金黄一片,本该是丰收的喜悦,可农民们却笑不出来。往年这个时候,港口早该挤满运大豆的卡车,仓库里的豆子也该装上货轮,飘洋过海卖到中国——这个占美国大豆出口半壁江山的“铁杆买家”。但今年,码头冷冷清清,仓库堆得像小山,连运输公司都停工了。为啥?因为中国今年一船美国大豆都没买。
2024年,中国从美国买了2213万吨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的54%。简单说,美国豆农每赚10块钱,有5块4来自中国。可今年呢?截至收割季,这个数字直接归零。 这可不是中国一时冲动。早从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美国就把大豆当“贸易武器”,动不动就拿关税施压。中国心想:“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万一你再翻脸,我们的豆油、豆粕从哪来?”于是悄悄布局,转头找了南美“新朋友”——巴西。 到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已经占了70%,美国的份额跌到20%以下。今年更绝:中国干脆停了美国大豆的预约采购;8月,把9月、10月的1200万吨订单全给了巴西,美国连边都没沾上。
中国这一“弃单”,美国农业出口体系直接被“捅了马蜂窝”。美国大豆协会急了:往年收割季前,中国采购量能占全年出口的14%,今年几乎为零!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这些大豆主产区,港口空了,运输公司没活干,农民们看着仓库里的豆子发愁:“卖不出去,贷款咋还?” 爱荷华州农民的话扎心了:“特朗普第一次打贸易战,我们就丢了中国市场。后来关系缓和,人家也不回来了——巴西的大豆又好又稳定,凭啥等你?” 这话戳中了要害:农业贸易靠的是长期信任。一旦买家觉得你“不靠谱”,今天加关税,明天搞限制,人家转头找了新卖家,就再也不会回头了。现在美国豆农面临的不只是“暂时没订单”,而是“以后可能都没订单”。
更要命的是钱的问题。美国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2023年底到2024年涨了25%,利率还是十年最高,利息支出一年就超295亿美元。2025年农业债务预计达5620亿美元,中西部农民快扛不住了——豆子卖不掉,贷款还不上,房子、土地都可能被银行收走。 眼看票仓要“炸”,特朗普政府赶紧扔出“救命钱”:未来十年给农业600亿美元补贴。可农民们不买账:“这钱看着多,最后都流进了大农场和农业公司的口袋,我们小农户连根毛都捞不着!” 就像雷曼说的:“我们想好好种地、公平贸易,可政府非要跟中国打关税战,把客户都赶跑了。现在给点补贴,是让我们忘了丢市场的疼吗?”
中国这边不声不响,美国豆农急得跳脚。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喊话:“中国快把大豆订单增四倍,我给你们‘加急服务’!”结果呢?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涨了两天,中国还是没动静,沉默了整整11天。 11天后,特朗普急了,反手来了波“报复”:8月21日,美国财政部以“参与伊朗石油贸易”为由,制裁了两家中国公司;同时,中国留学生入境美国时,开始被无端盘查,有人滞留70多小时,甚至被遣返。
这操作让人看不懂:中国不买大豆,你制裁中国公司、为难留学生,就能让大豆卖出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直接点明:“美方搞歧视性执法,侵犯中国公民权益,我们坚决反对!”言下之意:“你这套没用,我们该买谁的还买谁的。” 说到底,特朗普把贸易当“过家家”,以为靠制裁、施压就能让中国“听话”。可中国现在手里有底气: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供应稳定,东南亚、俄罗斯的农产品也能补位。你美国大豆固然好,但“不靠谱”的卖家,再便宜也不能要。
美国豆农的遭遇其实说明了一个简单道理:贸易的本质是互利,不是勒索。把大豆当筹码,今天卡脖子,明天加关税,最后只会把自己的市场拱手让人。 现在中西部的农民还在发愁:仓库里的大豆咋办?明年的种子钱在哪?而特朗普的制裁,除了让中美关系更紧张,对解决大豆滞销一点用都没有。 或许,美国该醒醒了:与其搞“报复”,不如坐下来好好谈。毕竟,让农民的豆子卖出去,让消费者有稳定供应,这才是正经事。不然,明年的大豆,可能真要烂在地里了。 |
16 分钟前
16 分钟前
半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