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收到一封警告信,跟中国有关,美财长等不及与中方面谈 ...

来自: 网易财经 收藏 邀请

现在美国大豆卖不动,问题越来越尖锐。美国大豆协会在19日给特朗普写了一封公开信,意思很直接:请尽快和中国谈成协议,把加的关税撤掉,争取让中国多买美国大豆。为什么这封信来得这么急?因为美国马上进入秋收,往年这个时候,中国都会提前下新季订单,农民知道有货能卖,心里不慌。可今年中国还没有下单,仓库里很可能堆满豆子,卖不出去就是钱压在里面,农民最怕这种情况。

再看公开数据,大家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对中国的大豆净销售已经连续好多周是零,新季开局也很弱,被业内说成二十年来最差之一。媒体也在报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比上一年同期少了很多。这不是口水战,这是账本。没有订单,农民就没有收入,银行贷款要还,肥料、柴油、人工的钱都已经花出去,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中国为什么没有像往年一样买美国豆?原因其实不复杂。第一,巴西供应充足,价格更合适,发货也稳定,今年供应高峰还能延续到四季度。买巴西更省钱,风险也低。第二,中国把进口来源分散了,不想只盯着美国一家,谁都可能出状况,分散了更稳。第三,中国国内这段时间饲料需求偏弱,豆粕库存比较高,手里有货,就不急着“抢”。把这三条放一起看,中国更愿意先买南美的,先稳住国内的需求,再看形势变化。

中国的进口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中国海关公布,7月进口大豆1167万吨,比去年同期多很多,创了同期新高。今年1到7月累计进口也在增长,货大多来自巴西。巴西那边也在加快出货,7月豆粕出口超过两百多万吨,平均价格比去年低,货多价低,这对买家来说当然是好消息。供应有保障,选择也变多,谁更合适就买谁,不必非买美国的。

美国政府也在表态。白宫说,总统关心农民利益,会帮他们开拓市场。特朗普本人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中国,希望把采购量扩大三倍。市场短暂有反应,但很快又回落。农民并不太信这些口号,他们需要的是签好的合同和确切的交货时间。

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接受采访,说和中国的经贸对话很顺利,希望能在11月前再次会面。中美在斯德哥尔摩还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双方暂停部分关税和反制90天,给谈判留出一个窗口期。听上去有希望,但对于眼下的销售问题,光有这些还不够。90天不算长,秋收就在眼前,没有实打实的订单,农民一样着急。

更棘手的是,美国一边说要谈,一边又推出新的关税。美国把407项钢铝衍生品加入到50%的关税清单里,范围很广,包括工业设备、家电、交通器材等,还不设置缓冲期,立刻执行。企业一看就头疼,成本马上上去,项目可能要延后,资金也会更紧。有人说这样能逼产业回流美国,但现实不是想得那么美。

美国本土生产成本高,工期长,合规要求多,价格往往更贵,交付也慢。老账本里有过教训。2002年美国加钢铁关税,后来统计说因此损失了大约二十万个工作岗位,比钢铁行业本身的就业还多。今天再走同样的路,代价只会更大,不会更小。企业面对这种变化,只会更谨慎,能不下单就不下单,能找更稳的就找更稳的。

把视线拉回中国国内市场。中国在上半年多买了不少大豆,国内饲料需求又偏弱,豆粕库存积得比较高。为了稳住下游,国内很多饲料企业在8月6日一天就订了190万吨豆粕,主要是为了保证10月到次年1月的需求。

这一步很关键,保证手里有货,价格不乱,四季度不出幺蛾子。企业把节奏握在自己手里,先把基本盘稳住,再根据价格和谈判的进展做下一步安排。中国没有急着回应美国新的钢铝关税动作,也是在把节奏掌握在自己这边,不被对方的动作牵着走。

有人会问,这些经贸事和军事有什么关系?关系很直接。大豆和钢铝都是基础性物资。钢铝一涨价,军工装备、交通建设、能源设施等方方面面成本都会上去,交付可能会延迟。大豆价格乱,饲料和生猪的价格也会跟着动,物价容易上行,财政压力就会增加,防务支出也会受到挤压。

这些事情连在一起看,就是国家整体的资源安排问题。如果关税政策一天一变,企业不敢投资,项目一拖再拖,军工和基础设施的排产计划也会受影响。说到底,稳定的经贸环境,有利于军工生产按计划推进,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还有一个变化要说清楚,就是结算货币。中国和巴西开始试点用人民币结算大宗货物。这一步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用人民币结算,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更小,也能降低金融制裁的风险。

时间长了,美元在大宗商品里的主导地位会被分散。这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但方向已经很明确。对美国来说,这会削弱它在贸易金融中的一些优势。长期看,这比一两季的大豆订单影响更深。等到备用的结算通道铺顺了,谁也很难再用金融工具轻易左右贸易。

民间交流也值得提一嘴。卡特中心做的访谈提到一本书《在美国的中国人》,强调中美之间的人与人交流一直没有停。这类交流看上去和大豆没关系,但对缓和紧张气氛有用。

认识多一点,误解就少一点,政策也更容易落地。中国驻美大使在华盛顿的公开讲话里也提到二战时期中美合作的历史,强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些话不是空话。谈判需要一个大气氛,这些表态就是在营造那种气氛,让具体问题更好推进。

把这些信息连起来,逻辑就很清楚。中国现在更多从巴西买,是因为巴西的价格合适、供货稳定、风险更可控。美国要把订单拿回来,需要两件事同时做到:关税不要天天变,让企业敢签长单;价格要有吸引力,让买家愿意下单。两者缺一不可。90天的窗口期很关键,但订单不会等政治日程。秋收一过,错过这一季,就很难补回来。

中国这边的路子很清楚,继续坚持多元化采购,以巴西为主,阿根廷等国为辅,按价格和风险动态调整比例。用期货套保、商业库存、长期合同三样工具,把四季度到明年初的需求先兜住。

谈判中不急不躁,用数据和规则说话,同时给对方留出解释空间,让对方在国内也能交代,这样协议更容易执行。人民币结算继续往前推进,但步子要稳,一步步来,应用场景逐步扩大,不求一步到位。

有人担心中国四季度会不会出现供应问题。从现在的信息看,风险可控。中国上半年进口多,库存高,8月初还锁定了10月至次年1月的豆粕需求。就算四季度谈判有波动,市场也有缓冲。后续可以根据价格和政策再做调整。换句话说,中国把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被动。

再说美国国内的压力。农民现在最需要的是订单,不是空话。肥料、柴油、人工都花出去,贷款利息也要还,仓储和运输都要钱。没有中国这样的大买家,短期内很难找到能一次吃下这么多大豆的客户。美国大豆协会的信,就是把这些现实摆到台面上,要政府抓紧时间。财政部长“等不及见面”,也是这个意思。拖一天,农民就多一天压力。

把经贸和军事的关系再说简单一点。企业要的是可预测,军工要的是按时按质交货,农民要的是现金流,社会要的是稳定物价。这几件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稳定”。关税频繁变化,没缓冲期,就会破坏稳定。稳定没了,订单会往更稳的地方跑。跑去了南美,要再拉回来,就要花更大的代价。



讲到这里,结论已经很明白。中国更愿意买南美,是市场选择;美国要把订单拿回来,就要拿出实在的政策,不能一边谈一边加税。90天窗口期还在,能不能把大豆这件事先稳住,关系到后面很多事能不能顺利。

把农产品问题先处理好,给企业明确的规则,让订单恢复起来,农民的压力也能降下来。钢铝关税要是非加,就加得有节奏,给出缓冲期,对关键行业给出豁免,别把自己的产业链一起拖下水。中国这边会按自己的节奏走,多元化采购,稳供应,稳价格,谈判里留余地,不会被一时情绪带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6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