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唐俊 每经编辑|金冥羽 “公益性原则”与“可持续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多城地铁直接或间接提出涨价。 重庆将于5月29日召开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机制听证会,两项新的票价方案,或将起步价从2元提高至3元,或减少单位价格可乘坐的公里数。 与之类似,昆明地铁已从4月15日起降低单位价格可乘坐的公里数。虽然起步价未变,但此前每增加1元可乘坐5、7、9、11、13公里,调整后变为4、5、6、7、8公里。 佛山地铁没有调整价格,但调整了运营策略,以期降本增效。5月8日起,佛山地铁集团运营的所有线路提前30分钟收车,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相应延长。还有乘客反馈,佛山地铁站厅灯光昏暗、电梯一度“停运节能”、部分列车体感“闷热”。 众所周知,地铁等公共交通往往需要遵循公益性原则,所以长期以来维持低票价,其正常运营极度依赖地方政府补贴。此外,与地铁相关的TOD物业开发和运营,也是不少地方反哺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最近几年,地方财政压力叠加房地产市场下行,使得地铁公司的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每一次地铁涨价都会引发广泛讨论,这一次也不例外。绝大部分公众显然不希望地铁涨价,但当地铁公司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时,其基本运营也难以保障。 01 2元能坐多远? 2元,在地铁行业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绝大多数城市地铁的起步价。 在已开通地铁、轻轨或以地铁模式运营市域铁路的城市中,只有北京和上海的起步价为3元,其他城市起步价均为2元。 上海2005年就将起步价提升至3元,北京则直到2014年12月才结束2元地铁时代。此次重庆轨道交通提出的调价方案中,包括将起步价提升至3元的选项。如果最终选定该方案,重庆将成为全国第三个地铁起步价3元的城市。 起步价相同,但可以乘坐的里程不同。统计范围内的43个城市中,15个城市2元可乘坐4公里,这其中包括地铁客流量排在全国前列的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等地。 合肥、芜湖“最便宜”,2元可以乘坐8公里;在长春,2元可乘坐7公里;其他城市2元可乘坐4~5公里。 地铁票价一般按照“递远递减”原则,即坐得越远,单位价格越低。例如广州,起步价2元4公里,之后每增加1元可乘坐4、4、6、6、8公里。 实际上,这种票价模式正是始于广州,2006年正式实施后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业界标杆”。 按照各地票价水平,如果花5元钱,可乘坐的公里数则差距更大,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为18公里,郑州则达到30公里。 天津没有按照上述模式制定票价,而是按区间收费,2元可乘坐5站,乘坐16站以上票价5元。 总体来说,我国的地铁票价水平在全球范围处于较低区间。比如,伦敦地铁起步价为2.7英镑(约26元)、纽约地铁起步价2.9美元(约21元)、东京地铁起步价180日元(约9元)。 将当地经济水平考虑在内,结论或许更合理。根据北京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鲁放等人的研究,在各大国际城市中,新德里地铁费用占人均GDP比率相对较高,而新加坡相对最低,北京、上海地铁票价在国际范围内处于中低水平。 02 政府补贴多少? 票价水平影响着地铁公司的收入,但地铁公司的收入又不仅仅来自于票务。 我国绝大多数地铁公司都从地方政府获取大量补贴,也有的通过TOD实现“自我造血”。 总体来看,2024年,地铁公司收入有升有降。城市进化论统计了29家地铁/轨道交通集团的财报,与上年相比,18家营业收入上涨,但只有13家归母净利润上涨。 广州地铁取代深圳地铁,成为全国营收最高的地铁公司,2024年收入231亿元。营收超100亿的还有宁波轨道交通、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北京地铁母公司,以下简称“京投”)、苏州轨道交通、成都轨道交通、济南轨道交通。 利润方面,曾经最赚钱的深圳地铁,去年录得334.6亿元巨亏,超过了过去五年净利润的总额。深圳地铁公告称,主要系投资万科产生的亏损。 地产行业对深圳地铁的影响不止如此。 深圳地铁此前是TOD模式的优秀代表,通过地铁上盖物业和沿线房地产开发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 2024年,深圳地铁实现营收211.89亿元,同比下降15.74%。其中站城一体化开发板块收入近乎“腰斩”,年内录得营收79.17亿元,同比下降46.23%,占总收入比重下降至37.36%。对于该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深圳地铁称,“主要系房地产周期性结转影响所致”。 这也折射出房地产下行时期,一些地铁公司面临的难题。房地产行业不仅影响地铁公司的售房收入,也影响着地方土地财政收入,而地铁公司又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压力再次增加。 不过仍有城市的房地产收入占比较高。如2024年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营收39亿元,其中轨道交通运营收入只有5.91亿元,商品房销售和工程服务收入则达到28亿元。广州地铁也获得了98亿元的物业经营收入。 2024年,京投取得31.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位居全国第一。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经营成效,因为它获得的补贴在纳入统计的地铁公司中也是最高的。 财报显示,2024年,京投获得的其他收益(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达到248.5亿元。 深圳地铁此前赚钱能力强,获取的补贴额较少,2023年政府补助(其他收益)为7.3亿元。但2024年巨亏后,其获得的政府补助猛涨至71.5亿元。 另外,青岛地铁、宁波轨道交通、成都轨道交通、郑州交通发展、南京地铁、长春轨道交通等获得的政府补助,也在50亿元以上。 03 该不该涨价? 事实上,地铁公司的经营现状,早已不是秘密。如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所言,“单靠票务收入很难覆盖地铁公司的运营成本”。即便是国内客流量靠前的地铁公司,也很难单凭卖票支撑其运营。 即将举行价格听证会的重庆展示了具体的数据。重庆市发改委表示,重庆轨道交通的票款收入与运营成本差距日益加大,运营成本监审报告显示,人次票款收入仅占运营成本的14.54%。 所谓人次票款收入,就是平均每人次支付的票价。根据上述数据简单计算,一趟票价4元的地铁行程,真正成本达到27.5元。这还只是运营成本,未包括前期每公里数亿的建设成本。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390777 提高地铁公司的收入,涨价是有效途径之一,但往往也面临争议。不少人认为,地铁作为公共服务,应以普惠、低价为主,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也有人认为,地铁是企业化运营,保证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首席代表刘岱宗对城市进化论分析,地铁涨价涉及日常民生,公众感到不满很正常。但事实上,如果地铁不涨价,入不敷出的部分就要由公共财政补贴,最终还是全体纳税人买单。“有的时候大家多出一点钱,可能会让公共财政更健康。” 刘岱宗参与过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项目规划,他分析指出,票价设计是一个复杂问题,与建设成本、当地的收入水平等都有关系,如果能提供公开透明的定价机制,或许公众更容易接受。 此外,改变地铁票制有很多方法,并非只能简单地提高票价。欧美一些城市地铁并不按照里程计价,而是通过划定区域和区间来设定票价,可结合区域出行热度制定不同价格,既能提升服务又能增加收入。 地铁票价调整,还可能影响公众出行习惯。据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顺平分析,地铁是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适合长距离出行,因此地铁定价会有意鼓励公众在短途出行中使用其他交通方式。 刘岱宗提到,3公里以内有很多出行方式,比如公交、共享单车甚至步行,提高起步价可以转移部分短途乘客,降低地铁拥挤度。“比如在伦敦,起步价就是20多元人民币,如果只有两三站我就选择走路。” 重庆发改委也提到,票价调整的目的之一,是要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对中长距离乘客的集聚作用。 刘岱宗表示,以前修地铁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沿线土地增值,地铁公司的房地产收入下降后,更应该去挖掘其他方面的收入潜力,比如广告、站内商铺等,通过各种精细化的运营来提高收入。 上海、广州的地铁站内,均有大量商铺运营,北京地铁近年来也逐渐放开地铁站点内的商业运营。成都地铁5月27日的消息显示,其线网内50多个地铁站设置了鲜花机或鲜花架。 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刘岱宗认为,地铁公司应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能因为调价,就放松对成本的管控”。 他提到,地铁运营领域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议可以让运营效率高的地铁公司去其他城市经营地铁,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营收。 实际上,异地运营地铁早有先例,港铁已经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多地运营地铁线路,甚至西安地铁已经去海外运营波哥大地铁。但这样的案例仍旧很少,最近几年没有新增的代表性项目。 记者|唐俊 编辑|金冥羽 盖源源 校对|陈柯名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24982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