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叶晓丹 实习生 张京宝 吴屹涵 曾一洋 每经编辑|魏官红 直拳、左右勾拳、侧踢、膝踢⋯⋯拳拳到“肉”的格斗比赛,在硅基生命之间激烈开打。 “上来就踢啊,动作非常灵敏。”伴随解说员声音而来的,是接连的金属碰撞声。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供图 5月25日晚间,《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宇树科技以合作方身份参赛。据主办方介绍,这是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擂台赛。 从春晚上的机器人扭秧歌,到擂台上的机甲格斗,过去半年,宇树科技热度不减。如今,铁甲钢拳走进现实,宇树科技也来施展拳脚。宇树科技董事王其鑫表示,此次机器人格斗会展示直拳、勾拳等动作招式,这些动作背后,主要依靠AI(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来让机器人学习。 5月25日晚间,在现场观赛的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研究员李高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天(即5月25日)的比赛非常精彩,让我们看到了人形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我个人感觉这次机器人展示出的侧踢、膝踢等动作,流畅度非常高,专业程度堪比拳击手。这样的动作通过传统的手工编程的方式是难以实现的,这说明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充分具备了从人类身上学习的能力。这让我们允许机器人快速地积累技能库,目前机器人技能库的调用还是由人类操纵手柄来完成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未来基于机器人的感知让我们的AI算法自主调用不同技能组合的可能性。这一点我认为要比展示的这些技能更有意义。” 机甲格斗首秀九大招式从披露的赛事规则来看,这次擂台赛采用积分制,共3个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根据3个回合累计总积分,积分高的队伍获胜。击中头部和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击中四肢不计分。倒地一次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身扣10分,该回合结束。 机器人格斗,听上去很新奇,其实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 区别于此前的机器人马拉松赛对续航和平衡系统的考验,格斗对实时动态反应速度的要求更高。 机器人在格斗中要灵活做出挥拳、踢腿等动作,需要调动多个关节,此外,对机器人的速度要求也很高,如在被打倒时需快速起身,还需要根据场上形势进行灵活调整。这对操作者、感知能力和算法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在现场观赛的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研究员李高峰介绍,对机器人跑跳甚至是翻跟斗这样的任务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但格斗对机器人来说,难度在于增加了对抗性。人形机器人不光要考虑自身的状态,还要考虑对方的状态,这种高度的对抗性,对机器人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而这背后不光是算法层面,对机器人的硬件电机、减速机的性能等也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次比赛中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的操作除此前已知的手柄控制外,还用到了语音控制和体感控制两种操作方式。 “来一个左直拳,再来一个右直拳。”宇树科技工作人员在5月21日的直播中演示了通过语音控制格斗机器人。此次格斗比赛中,宇树科技机器人重点展示刺拳、勾拳、踢腿、闪避等9种格斗动作。 宇树科技董事王其鑫5月25日晚间在央视直播中介绍:“让机器人学会一套动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我们其实都依靠AI的技术手段来让机器人学习。首先动作捕捉会基于一些专业的格斗运动员,(根据)他们的动作捕捉数据,让机器人在虚拟的世界里来学习这些动作。”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供图 热闹之外看门道 专家:人机协同是重点“有点精彩。” “大力金刚腿。” “科技就是不断进步。” ⋯⋯ 碳基生命操作硅基生命格斗的直播,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和评论,有人直呼过瘾,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对于人形机器人需要人用遥控器操作,不少网友产生质疑:这不是大型玩具吗?9.9万元买个遥控玩具,值得吗?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供图 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副总工程师刘泰介绍,日常普通的遥控玩具,其实对应的是单一控制器对象。但人形机器人有很多传感器,它的背后是一整套的大模型、运动控制模型的算法支撑。 李高峰也表示,遥控玩具是做不到对现场实际情况实时反应的,人形机器人会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做力的反馈。 对于人形机器人现场格斗的主要看点,其一在于机器人技能的流畅度,AI跟机器人相结合,如何捕捉人类的运动,并且把它重定向给人形机器人;其二是人机协同,格斗比赛不只是展示机器人的性能,更多的是展示机器人基本的能力,以及人类是如何临机决策,根据现场的状况去做出不同技能释放的决策;第三个看点在于机器人倒地之后恢复的动作。 “相比于半年前、一年前或者若干年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机器人能做到这么流畅的动作,所以我觉得这是技术的一个进步。”李高峰表示。 罗马从来都不是一天建成的。 1959年,Unimation公司的第一台机器人产品Unimate(尤尼梅特)问世。其后几十年里,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全球不同国家的科研接力中不断突破。如今,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方兴未艾,在AI技术浪潮中,迎来了蓄力突进的新机会。此次机器人格斗比赛,也让网友对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步报以新的期待。 不过,目前仍有瓶颈需要克服,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日前表示,对于机器人行业最大的难点其实并不是硬件问题,而是统一的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做得还不够好。 拥有上千万名粉丝的海外博主、纪录片导演Joe Hattab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宇树G1机器人的灵活性大为赞叹。“G1的灵活性简直疯狂,你可以像这样推它,它居然不会摔倒!它甚至能打功夫动作。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对了,它还会做饭⋯⋯虽然水平一般。说不定以后能学会做菜呢!”Joe Hattab在交流中表示,机器人技术中的AI和机器人工程学是最让他感兴趣的地方。 说到人形机器人,波士顿动力长期被视为技术标杆。相比波士顿动力,宇树科技有两个核心优势:其一,采用电机驱动,而不是成本高、维护难的液压驱动;其二,产品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 在谈及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时,Joe Hattab表示:“我还没看过波士顿(动力)的最新款,只在社交媒体上见过。要公平比较的话,我得亲自研究两者。不过宇树的机器人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大家都说波士顿动力是全球第一,希望宇树能和他们展开竞争。” 2025年:机器人量产元年?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逐渐从科幻构想迈向商业现实。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2.8亿美元飙升至2032年的6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5.5%,远超工业机器人20%的增速。 交银国际认为,在政策驱动、技术拐点、场景革命及本土供应链优势的多重共振下,国内人形机器人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成功经验,形成领先优势。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产业化拐点,2025年全球预计将达万台级别。2025年,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而在资本市场,2022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板块已迎来多轮行情。2025年1月初,马斯克更新Optimus出货预期,预计2027年出货量达50万至100万台;宇树科技凭借B2-W四足机器狗的亮眼表现、人形机器人H1的春晚表演强势破圈,带动国产机器人关注度提升。 图片来源:民生证券研报截图 5月23日,新华社报道,据商务大数据监测,1月至4月,数字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8.4%,其中,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系统同比分别增长87.6%和16%。 |
3 小时前
4 小时前
5 小时前
5 小时前
5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