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全世界流通最为广泛的硬通货,黄金无疑是当今世界上各国政府竞相囤积的重要资产,特别是当全球经济形势出现剧烈震荡之时,足够多的黄金可以保证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不被外国金融洪水所击垮。 而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开始在全球金融上“动刀子”,妄图通过高额关税来让美国的制造业回流结果却导致了美国国内股市,债务,货币三大支柱性产品的暴跌,全球经济的展望预期也随之大幅下降。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增持黄金就成为了一个必要的选择。 从已知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中国黄金进口量达127.5公吨,创近11个月新高,同比增幅达73%,同期铂金进口量也增至11.5吨。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功不可没,让金价剧烈的波动,当月金价一度触及3500美元/盎司的高位,中国对黄金流通实施定向管控,通过特定银行渠道将进口黄金直接纳入外汇储备,而非用于常规货币平衡。 这种操作模式凸显了将黄金作为战略储备资产的定位,旨在强化外汇储备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6月近6万亿美元美债到期日临近,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协调上的矛盾日益凸显。 特朗普与鲍威尔围绕降息议题的分歧,直接反映出美国在决策债务管理上的困境。 从历史经验看,美债规模持续扩张与政治决策效率的低下,确实可能引发阶段性债务信用风险。 中国增持黄金的举措,客观上形成了对美债潜在风险的对冲机制,这是外汇储备多元化策略的具体体现,符合国际央行应对储备货币信用风险的常规做法。 美国也试图通过谈判来缓解国内尴尬的经济,中美的贸易协定虽设定了90天磋商期,但实质谈判进展有限,目前仅停留在沟通备忘录阶段。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双方的核心问题其实还没有解决,未来重回关税对抗也不是不可能,基于这个预判,我们是时候加速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了。 特朗普被自己的关税政策搞得头痛,可我们和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却很顺利,双方在绿色经济、供应链联通的等领域达成了新共识。 新版协定的核心突破,在于将东盟纳入中国主导的区域供应链体系,形成覆盖20多亿人口的产业协同网络。 这一布局不仅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更能通过贸易伙伴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增强中国外贸体系的抗冲击能力。 在经济层面,自贸区3.0版通过供应链整合,能够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形成以中国为核心节点的区域生产网络;在政治层面,深化与东盟的伙伴关系有助于巩固周边外交格局,为国内发展营造稳定的地缘环境;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这种区域性合作机制的成功实践,为多边主义提供了现实范本,展现了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生命力。 最近几年国际央行普遍都选择增持黄金,这美国长期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与债务扩张模式有关,从行动上看,美国正在削弱自己的美元信用基础。 中国作为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增持黄金既是对储备资产安全性的考量,也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主动实践。 这种调整并非否定美元的现有地位,而是通过优化储备结构,提升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缓冲能力,不过,黄金储备的增加必然涉及外汇资产配置的机会成本问题。 在金价高位增持虽体现战略决心,也需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账面损益变化,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同样面临成员国发展水平差异、规则协调成本等现实挑战。 好在这些潜在问题并未削弱相关战略的长远价值——黄金储备作为“终极货币”的属性,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愈发凸显,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对冲单边主义风险的有效路径。 从决策上也不难看出,我们不再局限于被动适应现有规则,而是通过主动的战略布局,推动构建更加均衡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这种转变既源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也体现了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秩序的大国担当。 中国在黄金储备与区域合作上的实践,不仅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可参考的解决方案,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这种基于务实合作与长远考量的战略选择,更显其价值与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