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NOResearch:显示产业持续升级驱动上游设备企业实现国产化突围 ...

来自: 智通 收藏 邀请

阡乐科技获悉,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表示,国内显示产业依托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不断向高端领域升级,产能扩张正催生更庞大的上游设备市场。国产厂商从非核心领域出发,逐步向上突破。以中导光电为代表的设备厂在诸如Array AOI等细分市场实现突围,占据主要份额。在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的双轮驱动下,显示装备自主化生态已站稳脚跟,并正在逐步向半导体检测等高技术赛道延伸。

国内显示市场表现积极,产能扩张带动上游设备行业增长

4月底,国内面板巨头京东方和TCL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双双出炉。根据财报信息,当前面板市场供应端基本实现按需调控产能,需求侧受国补政策刺激和结构性增长等因素,第一季度表现亮眼。京东方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506亿元,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达1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1%,同时,扣非净利润达13.5亿元,同比增长126.6%。TCL科技则实现同期营业收入401亿元,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大增322%。

在积极的市场表现背后,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厂商在主流的TFT-LCD和AMOLED技术路线上持续加码。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的LCD产能已占全球近七成,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LCD生产地,同时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的OLED产能也已占全球近三成。而随着OLED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上扬以及不间断的技术迭代驱动,各大面板厂还在积极持续扩充OLED产能。近两年,中尺寸IT专用OLED产线正成为OLED产业投资新周期的主题,2024年3月,京东方国内首条G8.6 AMOLED生产线在成都奠基开工,同年9月,维信诺全球首条搭载无FMM技术(ViP)的G8.6 AMOLED产线在合肥开工。此外,华星、和辉、天马也在积极评估OLED的扩产和新建项目。

作为一个重资产的先进制造行业,面板产线投资中,设备占比通常很高,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占到总项目投资的80%左右。以京东方成都G8.6 AMOLED产线项目为例,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30亿元人民币,其中设备投资就超过了500亿元人民币。而维信诺合肥G8.6项目总投资额在55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额也高达约440亿元。持续的巨额产线投资和设备需求,为我国上游设备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奠定了长期增长的良好基础。

国内显示制程设备起步较晚,从非关键制程领域逐步突破

面板制造工艺可以大致分为Array(阵列)、Cell(成盒)、Module(模组) 三个环节,其中Module段TFT-LCD与OLED的工艺设备需求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邦定、贴合、点胶和检测以及其他设备。Module段制程设备的精密度要求相对较低,技术门槛也较低,是国内设备企业最早进入的领域,率先实现了较高的国产化率,近年来Module段制程设备几乎可实现国产全替代,国产化率超85%。

而在中段Cell成盒工艺中,TFT-LCD与OLED的制程差异较大,TFT-LCD的Cell制程设备包括PI涂覆设备、定向摩擦设备、液晶滴下设备、基板对位压合设备等一系列液晶制程相关设备,而OLED由于采用有机材料制作自发光RGB子像素,在工艺流程上引入了蒸镀设备、喷墨打印设备以及薄膜封装设备等。其中最为核心的蒸镀设备长期由Canon Tokki(日)垄断。由于国内相关上游产业链起步较晚,且面板行业后续建厂以OLED为主,相对TFT-LCD Cell段设备难度更高,而设备的开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研发周期较长,导致该领域设备国产化率较低。

前段Array阵列工艺是显示面板制造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像素驱动的精度、显示分辨率及面板性能的稳定性。Array段作为TFT阵列的构建基础,需通过多道精密光刻、薄膜沉积及蚀刻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复杂的微米级电路结构。Array阵列的工艺复杂度和设备投资成本都是三段制程中最高的,也是显示面板良率与量产能力的关键瓶颈。而在前段Array阵列工艺上,TFT-LED和OLED工艺和设备大致相同,由于OLED采用LTPS(低温多晶硅) TFT背板,相较于传统a-Si(非晶硅)、Oxide(氧化物) TFT-LCD的Array制程,除了曝光设备、涂胶显影设备、沉积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量检测设备外,还增加了激光结晶设备和离子掺杂设备。

图示:显示面板各制程设备国产化率及投资占比 

来源:CINNOResearch整理

另外,Array段基本工艺流程与半导体晶圆工艺流程大体相似,核心设备的制造商也高度重合,市场份额集中于美日韩企业,整体国产化率长期低于20%。特别在关键的曝光设备、气相沉积设备、干刻设备、蒸镀设备等核心工艺制程设备中,国产化率几乎为零。曝光设备集中在佳能(日)、尼康(日)等设备商,气相沉积设备集中在AMAT(美)、TEL(日)等设备商,干刻蚀设备集中在AMAT(美)、TEL(日)等设备商。

不过,在Array段其他制程设备上,例如湿刻相关制程领域,国产替代率已经从2020年不到10%的水平提升至2024年约40%左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在Array检测设备,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近10%提升至2024年近50%。国产设备厂正从非关键设备领域逐步突破。而在显示市场之外,半导体市场技术上的相似性也为这些前段设备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技术升级空间。

图示:新型显示面板湿制程设备及Array检测设备国产化率

 来源:CINNOResearch整理

ArrayAOI检测设备等细分领域,已形成国内设备厂商优势市场

Array检测设备是专门用于显示面板制造中Array段关键层质量的设备,涵盖了从薄膜沉积到图案化等工序的各种检测需求,包括光学检测、电性能检测、厚度测量、反射率及透过率测试、缺陷分析等。通过在工艺制程中进行各种功能检测,从而保证各段生产制程的可靠性和稳定,达到分辨各环节产品良品与否,提升产线整体良率的目的。可以认为,Array检测设备是面板生产中保证良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AOI检测全称自动光学检测,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利用机器视觉替代人工目检的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玻璃基板上的短路,断路以及微小缺陷,该设备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清晰抓取图像,并快速与数据库缺陷进行对比并准确指出缺陷类型大小。

该细分设备领域与其他检测设备情况类似,过去长期由国外企业主导。根据CINNO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Array AOI的设备市场主要由Orbotech(以色列)、HBT(韩)等外资品牌主导,其中Orbotech凭借深厚的技术和客户积累,占据超40%的市场,中国本土设备商的市场份额不到8%。自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战拉开序幕,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展开全方位打压,意图遏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势头,至此供应链安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更加紧密,面板厂也开始大力支持设备国产化替代。AOI成为这一大背景下,国内设备厂商突围的一个缩影。

国内设备商中导光电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有海归资深专家团队创立的国内平板显示和半导体晶圆检测设备企业,迄今已在相关领域深耕近二十年,拥有深厚的产业积淀。中导光电公司的平板显示检测设备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家族,检测灵敏度达到亚微米级,是国内平板显示前段制程高端检测装备“中国解决方案”的主力军。

在全行业大力推进设备国产化的风口上,中导光电敏锐抓住机遇,与面板厂协同验证,通过1~2年的验证改善,不断提升设备性能,在设备的分辨率、检测精度及检测速度上已达到国外设备商同等技术水准,同时多年的技术钻研及积累了巨量且多样的Defect数据库,灵活且稳定的软件算法模式,可快速应用实际产线的检测需求,提升平板显示制造厂商的产品良率和产出经济效益。

在2022年中导光电厚积薄发,业绩实现爆发性增长,企业多次获得京东方、TCL华星、天马微电子、信利等国内多家主要平板显示制造企业的复购订单。2024年中导光电在中国大陆面板行业Array AOI的市场份额超过了70%,稳居行业排名第一。Orbotech的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至6%左右,这也直接导致了Orbotech在2024年评估后宣布在2024年年底退出面板市场。

而在平板显示行业获得如此成绩后,下一步公司计划进一步向半导体晶圆检测领域进军。目前中导光电半导体晶圆检测设备检测灵敏度最高达到30nm,成功获得重要客户的复购订单,公司正在加快步伐,积极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半导体检测领域的市场地位。

图示:2020~2024年中国大陆面板行业ArrayAOI设备商市场份额

来源:CINNOResearch整理

中导光电的发展历程是我国自主设备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TFT-LCD和AMOLED面板产值合计达到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面板企业产值约为575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48%,并且这一比例还有逐年升高趋势,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面板显示制造中心。有如此巨大的下游资源带动,目前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链部分核心材料与设备已能够逐步实现国产化,部分高精尖领域仍依赖进口。

而与材料行业相比,设备行业更加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与国际设备巨头相比,国内设备公司起步较晚,依托下游支持与不懈努力,在一些细分领域能够快速取得不俗的成绩,甚至做到领先地位,不过与国际一线供应商数十年长线经营的结果相比,规模上仍存在巨大差距,根基尚浅。下一步聚焦半导体行业正成为许多相关企业的共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