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 今年一季度全市出栏生猪144.1万头, 季末存栏生猪达359.9万头, 产能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 俯拍位于营山县消水镇的丰台种猪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易立权 摄 作为四川生猪养殖第一大市,南充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以“规模化集聚”为支撑,以“全链条保障”为纽带,在保障全省“菜篮子”稳定供应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冲刺二季度,南充正对闲置场分类施策,通过维修改造、租赁出售等方式实现尽快复产;对在养场搭建供需信息平台,指导尽快补栏满负荷生产。建设南广生猪产业集群项目,加快推进蓬安宇菏泽、阆中兴新鑫等生猪养殖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新增产能30万头以上。 作为全省唯一生猪出栏连续6年超500万头的市州,南充正将产能向龙头企业集聚。温氏、新希望、大北农等10家行业巨头落户于此,建成32个现代化养殖基地,形成近400万头的年产能。在营山东升镇,四川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自繁自养场里,700头能繁母猪通过智能化育种。“从配种到育肥,全程有技术团队把关,仔猪成活率从85%提升至95%。”养殖户王强的转型之路,正是南充1000余个规模猪场与龙头企业合作的缩影——通过代养、托管等模式,200余万头生猪实现“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中小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集聚带来的不仅是产能提升,更推动了全产业链协同。金兆畜牧创新“生猪养殖联盟发展”模式,通过集中采购饲料、代加工生产,将养殖成本降低15%,并为合作猪场提供疫病检测、育种改良等12项技术服务。2025年一季度,其合作种猪场出栏生猪2万余头,带动周边30余个养殖场实现满负荷生产。南充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已达71.3%,规模化养殖正成为稳定产能的“压舱石”。 来源 | 南充日报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