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成立。该病房由天坛医院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建,是我国首个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病房。未来,该病房将开展科研及临床试验,为偏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创新治疗。 病房主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勇介绍,病房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参与共建。病房根据患者需求动态设置病床数量,病房所在病区设有临床实验室、评估室、调控室。 在成立仪式现场,天坛医院展示了多种先进的脑机接口设备。其中,非侵入式脑电帽设备格外引人注目,患者通过“意念”控制光标移动或触发电刺激,进而控制外部设备;另一侧的智能康复系统则能实时监测患者脑电信号,为功能恢复训练提供精准指导。病房将通过多种先进设备和技术,打造一体化的脑机接口技术平台,实现对患者的评估、调控、训练,改善和恢复患者的精细化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作为研究型病房,病房将组织和推动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及成果转化,牵头制定脑机接口相关的伦理规范、准入标准和临床路径指南等,最终惠及患者。”曹勇说,目前病房已承担“北脑一号”脑机接口设备的临床试验。未来,病房将打造成为面向全国临床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培训平台,推动脑机接口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不久前,天坛医院已成立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作为病房的临床“前站”,该门诊通过脑电测试、功能磁共振等评估手段,对患者进行科学筛选和精准评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适合脑机接口治疗的患者群体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专注力和依从性,并且能配合交互训练,例如因卒中导致偏瘫的中青年患者。通过门诊的评估筛选出适合的患者,再转入病房进行治疗研究,确保诊疗全过程安全、有效。 “脑机接口门诊与病房将形成完整的技术转化链条,既为患者提供科学评估,也为科研积累临床数据。”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是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更多偏瘫患者有望通过“意念操控”重获自主生活能力。 本文转自“财联社”;阡乐科技编辑:李佛。 |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