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盛分析师 Philip Sun 指出,对于美国进口商而言,未来三个月是进口成本大幅降低的黄金窗口期。这一显著利好因素,促使美国进口商迅速调整采购策略,提前布局,纷纷加大从中国的进口量。他们意图通过提前行动,锁定较低的采购成本,从而有效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成本上升风险。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抢先”(Frontrunning)无疑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贸易领域的核心关键词,各方都在争分夺秒地抢占市场先机。 此次进口成本降低的关键原因,众赢财富通指出是中美双方于本周三正式开始执行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的成果。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 91% 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 91% 的反制关税;美方还暂停实施 24% 的 “对等关税” 90 天,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 24% 的反制关税 90 天。 这一关税调整对美国进口商的吸引力巨大。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以电子、机械、纺织品等传统优势行业为例,关税降低后,美国进口商从中国采购这些商品的成本大幅下降,部分产品成本降低了约 15% - 30% 不等。如此显著的成本优势,使得美国进口商纷纷加快从中国采购和补货的节奏。数据显示,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 300%,至 21530 个标准箱。航运公司赫伯罗特称,美中航线预订量环比增长 50%,预计交易量将激增。 面对这一情况,美国进口商的策略调整十分明显。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许多美国大型零售商,如亚马逊和沃尔玛的部分第三方卖家,此前因关税问题将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囤积在加拿大的仓库,而现在随着关税降低及窗口期的出现,他们迅速改变策略,直接加大从中国的进口量,且催促中国供应商尽快发货。部分美国进口商在当地时间周一凌晨就亢奋地 “蹦下床打电话”,催促中国供应商发货,以抢占集装箱舱位。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出口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众赢财富通认为,中国出口企业订单量显著增加,部分企业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 30%。某电子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关税下调后,其出口美国的产品成本降低,这直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期接到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 不仅如此,贸易的回暖还直接带动了航运需求的激增。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预测,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对美出口集装箱吞吐量将同比增长 25%,部分主要港口如上海、深圳等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应对物流高峰,各大航运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如马士基表示将投资 10 亿美元用于升级港口自动化设备,以缩短货物周转时间。多家物流企业还推出了 “绿色通道” 服务,确保紧急订单能够优先处理。 然而,这一贸易窗口期也并非毫无挑战。众赢财富通分析,一方面,远洋航运的预订和安排需要较长周期,使得美国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恢复此前中断的中国供应链;另一方面,90 天的关税暂停期限过于短暂,使得双方企业都存在后续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世界贸易组织也警告称,当前中美关税调整仍是临时性措施,并未解决两国经贸关系的结构性紧张问题。 尽管存在挑战,但在未来三个月的黄金窗口期内,美国进口商加大从中国进口量的趋势仍将持续。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力求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在满足订单需求的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物流、供应链等问题,也将成为影响这一轮贸易增长的关键因素。 |
22 分钟前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