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国内乙二醇期货市场迎来强势反弹。短短三个交易日内,乙二醇期货主力合约EG2509价格从4200元/吨一路攀升至4550元/吨附近,累计涨幅达8%。与此同时,乙二醇基差也持续走强,市场交投热度显著提升。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美经贸会谈释放的积极信号,是本轮商品市场反弹的核心驱动因素。在其带动下,聚酯产业链各期货品种纷纷冲高,乙二醇凭借供需两端的双重利好脱颖而出。 “需求强劲,供应收缩”构成了乙二醇期价上行的主要逻辑。广发期货能化首席分析师张晓珍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受前期美国加征关税影响,4月聚酯原料价格大幅下挫,跌至4000~4200元/吨的低位。这一价格水平刺激聚酯工厂逢低采购原料,推动聚酯开工率维持在高位运行。随着中美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聚酯产业链对美出口通道有望重启,市场对未来需求的预期也在持续上调。 供应端的压力则进一步得到缓解。据张晓珍介绍,恒力石化180万吨/年的乙二醇装置已于5月中旬临时停车,预计停车周期超过一个月;卫星石化180万吨/年的装置也计划于5月下旬对其中一条生产线进行检修。这两大装置的变动,使得5月、6月国内乙二醇的供应预期显著下滑。 对此,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李思进表示,近期乙二醇价格波动的弹性,主要是由供应收缩引发的供需结构改善驱动。当前,国内装置突发性扰动显著加剧,阶段性产量损失超出预期。这些变化致使现货市场供应趋紧,进而推动基差快速走强。 “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乙二醇整体行业负荷下滑8.5个百分点,降至60.5%。同时,EO/EG转产调节进一步限制了供应弹性的释放。”李思进表示,进口环节也同步收缩,5月上半月到港预报量偏少,港口库存有望延续去化态势,短期流通货源偏紧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强化。 “从库存数据来看,预计5月乙二醇的去库幅度将超过20万吨,6月去库趋势有望延续,这为乙二醇价格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张晓珍称。 展望后市,李思进认为,需求端的韧性将成为主导乙二醇走势的关键变量。“中美日内瓦会谈后,美国前期积压的订单已开始执行,新增订单也出现环比改善的迹象。聚酯环节负荷有所上调,本月产能利用率或稳定在95%左右。”李思进称,尽管瓶片、切片等低利润品种存在局部降负压力,但近期产业链集中补库带动库存显著去化,为高开工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李思进看来,若成本端能够企稳,再加上供需结构持续改善,乙二醇期货或将展现出更强的上行动能,价格弹性有望进一步放大。“目前,原油等成本端因素虽有波动,但在供应收缩与需求韧性的双重支撑下,乙二醇在聚酯产业链中的领涨态势短期内仍将延续。”她表示。 不过,从中期来看,乙二醇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随着6月后国内装置逐步重启,供应端压力将有所回升。”张晓珍称,当前主导乙二醇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在于关税政策走向、贸易环境变化,以及聚酯开工率、美国乙二醇进口量等核心变量。 基于此,张晓珍表示,若聚酯需求持续旺盛,乙二醇的供需格局有望维持稳定;反之,一旦出现“供增需减”的局面,乙二醇期价或将面临回调压力。 此外,尽管5月外贸出口因海外补货需求迎来转机,但从中期来看,市场仍需关注美国关税对出口的持续性影响,以及后续进口量的实际变化。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