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沿海大省,为何盯上内河航运?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刘艳美

东部沿海大省,也打起了运河的主意。

日前,浙江《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正式实施,提出将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特色优势,备受关注的浙赣运河也被写入其中,特别提及要“谋划推进”。

开挖运河、发力内河航运的新闻,近年多次引发热议,但多集中在湖南、江西、河南等内陆省份,目的是寻求通江达海的突破。

浙江是沿海省份,坐拥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的宁波舟山港,而且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机场密度都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为何此番对水运寄予厚望?

世纪工程

根据公开信息,《实施意见》是浙江首份关于“航运浙江”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人们印象中,浙江是成色十足的海运大省。去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上海和新加坡。

不仅是海运大省,以京杭运河、钱塘江、瓯江等为核心的内河水运,在浙江综合交通体系中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浙江全省内陆地市全部通江达海,内河航道近9800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约1600公里,排名全国第四。

浙江发展水运不仅是历史传统的延续,更是发展现代经济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城市进化论谈到,浙江重视水运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内河水运成本仅为公路的1/5、铁路的1/3。通过海河联运,可以为义乌小商品、绍兴纺织品等出口提供巨大便利,降低运输成本;第二,水运单位货物碳排放仅为公路的1/10,助力减排降碳;第三,1条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运力相当于4条高速公路,减少重型货车流量30%,能缓解公路拥堵。

而这份《实施意见》最引人关注的,是浙江对浙赣运河这一世纪工程的响应。

浙赣运河是“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钱塘江与赣江,经衢州、上饶至南昌,是长三角与中部地区水运联网的关键工程。因长度长、投资大、影响大,被称为“世纪工程”。

长江与赣江交汇形成的水运便利,让江西在唐宋时期成为黄金十字路口。近代因错过京广铁路,才被湖南迅速赶超。很多人将浙赣运河、赣粤运河视为江西重回“C位”枢纽的机会,之前江西方面态度也更为积极。

在曾刚看来,浙赣运河对浙江的意义同样不容低估——

钱塘江浙江段目前仅通航至衢州,上游常山江与江西信江间缺乏贯通,导致浙江内河网与长江中游割裂。运河贯通后,将破解钱塘江“断头航道”困局,赣州稀土、南昌汽车零部件都可通过水运直达宁波舟山港,宁波腹地范围将得以拓展。

此外,由于水运成本低,衢州建材、化工产品能运进中部,江西锂矿也能运往衢州新能源电池工厂,两地产业互动将带动沿岸物流、旅游、制造业发展。

图片

浙赣运河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水运报

浙江最关心浙赣运河的,正是受影响最大的浙西地区。2023年,《衢州市体系化落实“十项重大工程”工作总体方案》将浙赣运河、机场迁建、争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列为提能升级“三大攻坚”。

当前,衢州已在进行浙赣运河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2023年,衢州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正式开建,常山江向下通过钱塘江沟通浙江内河航道,向上通过浙赣运河未来可以实现与江西信江的连接。

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表示,该项目作为浙赣运河实施的必要前置工程,建成后浙江中西部地区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的距离将大幅度缩短,进而推动衢州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毛细血管”

除了浙赣运河,航运浙江的重点任务还包括构建航道网络、绿色航道、智慧航道、提升服务水平等,这些更多是基于存量的升级与改造。

浙江不仅拥有江、河、湖、海等多种天然水域,还有京杭运河等人工河道。不过,并不是有现成水路就能发展现代航运,集装箱运输需要通航吨位较高的船舶,这对航道级别提出了更高要求。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

比如,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南下进入湖州后,分成东、中、西三线。西线为长湖申线,是湖州连接上海的水上大动脉。近年通过航道整治工程,湖州先后完成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建成了长湖申航道西延工程和浙北集装箱主通道湖州段2个重大项目,新增三级航道18.8公里、四级航道36.3公里。

随着升级的航道越来越多,更多微循环被打通,水网像毛细血管一样越来越密,让更大范围的联运成为可能。

去年底,温州与丽水之间首条瓯江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正式开通,以往30多辆集装箱卡车的装载量,现在仅需一艘船。嘉兴作为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的重点打造城市,不仅开通了覆盖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累计29条航线,还串联起企业周边和工业园区,有效缩短了货物“最后一公里”的短驳距离。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浙江还积极运用智能化工具,给水运装上“大脑”。

2021年,浙江发布全国首个内河智慧航道建设导则,作为编制单位之一,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城市进化论透露,湖州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巡航艇、航道两侧加装感知设备,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对航道病害隐患情况进行自动识别。

去年,浙江入选全国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域。浙江水路打造形成“一网、一脑、五场景、两平台”总体架构,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建成全国领先的海河一体智慧航道示范。

绿色转型方面,浙江也进行了相关探索。

2024年12月,全国首艘内河氢能集装箱船“东方氢港”号在嘉兴成功下水,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吨。湖州内河航运绿色廊道入选交通强国绿色低碳试点,该试点以长兴为起点,全面推进航运绿色转型。

小城大港

内河水运能给一个沿海大省带来多大的想象力?或许湖州可以提供参考。

今年一季度,湖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158.51万吨、内河集装箱吞吐量25.85万标箱,两项指标均排名浙江内河第一。

在此之前,湖州港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上亿,去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48亿吨,排名全国内河港口第八位、非长江干线内河港第一位。

图片

图片来源:湖州交通运输

大港的形成一般依赖宽阔的水域,要么是像宁波那样的海湾,要么是像苏州那样的江面。而湖州硬是凭借毛细血管般的运河网络高效运转,聚零为整。

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现代内河航运的兴盛,基础设施至关重要,航道等级和港口装卸效率有效提升,通航条件持续改善,单船平均吨位不断增长,支撑起了湖州水运更高质量的发展。

除了前文提到的航道整治与智能化升级,湖州在很多方面都花了心思。

湖州长兴小浦镇,一条穿越群山的巨型传送装置与水运码头无缝衔接。这座“庞然大物”是中国目前最长的耐高温零排放“空中运输走廊”,运输能力达1050万吨水泥熟料。该装置能替代每天1500车次的重型卡车运输,不仅大大缓解公路运输压力,降低物流成本,还实现运输货物零排放、零污染。

2021年,湖州铁公水内河枢纽港开港,港口所在的上港码头与湖州铁路西站同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内。这也是浙江唯一具备铁公水无缝对接条件的内河码头,可利用邻近的公路、铁路资源实现3种运输体系对接联通。

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到2027年,浙江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要力争降至13%左右。其中,水路运输是重要一环,方案计划水路货运周转量比2023年增长10%左右。

水运的兴盛,对产业和城市带来了更大的撬动。

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湖州优化升级“内河航运+物流园区+临港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据测算,湖州临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25%,物流服务辐射带动长三角多个地区,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曾刚认为,内河水运还可渗透至文旅融合、生态转型、产业升级等深层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4月28日,汉宫号游船从杭州武林门码头出发前往湖州。这是时隔30年后,杭湖游船重新启航。浙江给水路交旅融合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泛舟浙里”,将以3条国家级+10条精品航线串联浙江山水人文。

兴许,一幅更大的蓝图,正随着流水徐徐展开。

封面图片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岭街道长岭路与观山路西北角中天会展城TA-1、TA-2栋(2)16层14号
电子邮箱:599599113@qq.com
客服电话:13765656037

Powered by 贵州阡乐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qianlew.com Inc.( 黔ICP备2025043673号-1 )